试卷 > 高中 > 高三 > 语文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二试卷及答案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二试卷及答案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二)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E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三千余年不曾中断.至令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琴、棋、书、画“四艺”中居于首位。

“琴”在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不仅创造并完善了独特的孳器、琴曲、琴谱等,更具有了高雅的音色品质与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它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及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古人对琴的评价极高,西汉时期便被文人们公认为“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唐人顾况甚至说“众乐.琴之臣妾也”。另外,随着“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的修身养性功能被文人日益强调,“左琴右书”“士大夫无故不撤琴瑟”等古琴音乐观念在凝固。琴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不可替代。琴成为历代文人具备音乐修养厦实践技能必修的一种乐器,也成为他们思想学识与人格情操的最佳体现方式。

古琴的神奇魅力,首先来自于琴器所特有的音色品质,而这些品质又与琴的材质、形制、结构、髹漆等斫制工艺有着直接的关系。琴体.主要是由一整块禾材腹腔开剜后制作的面板与底板胶合而成,内部形成一个狭长的“共鸣箱”,然后再周身髹以厚厚的大漆。弹拨类的弦鸣乐器,是以弹拨极具张力的弦为振动源,再与由面板和底板结合构成的共鸣体产生共振而发音的。琴的弦位较长,音量不大但余韵悠长,面板、底板浑厚且共鸣箱体积较小,特别是通体表层髹有厚厚的漆胎,这样特殊的斫制与构造方式,使共鸣体振动不充分且有传播阻碍,造成琴在发音上具有轻微淡雅、深沉悠远、圆润古厚的音色特点。而这些特点,恰与历代文人在音乐上追求的“中正平和”“温良敦厚”及“虚静简淡”的审美情趣相舍。可以说.古琴特殊的斫制方式决定了演奏者崇“和”尚“雅”的审美情趣。

古琴的音色有散音、按音与泛音三大类型。散音,指左手不按弦,以右手弹弦所发出的空弦音,其特点是浑厚宏亮,共鸣性强,余音悠长。按音,指右手弹弦,左手指顺弦依微位按弦所发出的声音。按音没有散音清亮,共鸣性和余音亦相时较弱,但其音温厚、结实,古琴音乐的主旋律也主要是由按音来表现的。泛音,为右手弹弦,左指对准徵位轻点琴弦.得音清亮空灵。泛音清脆、晶莹、纯净、明亮,有金属声,富于弹性,与散音的厚重深沉、按音的沉着多变形成鲜明的对比。另外古琴还分为低音区、中音区与高音区三个不同的发音部位.低音区低沉浑厚、古朴苍老.余音绵长不绝;高音区则清亮圆润.富有穿透力而又具醇厚之韵。中音区取音“中和”。在琴曲中,这些充满矛盾的不同种音色常常配合使用,通过高妙的处理手法,使古琴的散音、按音、泛音及高、中、低音区调和在同一首曲中,使丰富的音色和谐统一。速恰与中国文人崇“和”的观念相契合。

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已经流传了三千余年,它具有清、和、淡、稚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

B.琴体由一整块木材腹腔开剜制成的面板与底板胶合而成,内部形成狭长的“共鸣箱”;它以琴弦为振动源.通过弹拨与共鸣体共振而发音。

C.古琴在发音上具有轻微淡雅、深沉悠远、圆润古厚的特点,这与其共鸣箱体积较小、通体表层髹有厚厚的漆胎等特殊的斫制与构造方式相关。

D.古琴的发音部位分低冲、高三个音区。音色有散音、按音与泛音,弹奏时通过高妙的处理手法,它们就调合于一曲,丰富的音色和谐统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台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琴的材质、形制、结构、髹漆等特殊的斫制工艺.使琴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品质,而这些品质又是古琴具有神奇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B.弹奏者右手弹弦.左手指或顺弦依徽位按弦.或对准徼位轻点琴弦,就能弹出时而厚重深沉.时而沉着多变,时而清亮空灵的音调。

C.古琴音乐的主旋律主要由按音来表现,虽然它不如散音清亮.共鸣性和余音亦较弱.但其音温厚结实.并且与泛音相比也沉着多变。

D.古琴音色的三大类型,特点各不相同;古琴的三个发音部位,乐音各不相同。在琴曲中.这些充满矛盾的不同种音色常常配合使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是因为琴在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具有了深沉高雅的音色品质与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它才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及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

B.琴被列为“四艺”之首,西汉文人公认“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顾况说“众,琴之臣妾也”.由此可见文人们对古琴的推崇与偏爱。

C.古琴用来禁止淫邪、矫正人心的修身养性功能被文人日益强调,于是就逐渐形成了“左琴右书”“士大夫无故不撤琴瑟”等古琴音乐观念。

D.古琴特殊的斫制方式决定了演奏者崇“和“尚“雅”的审美情趣.是因为它所造成的音色特点.与历代文人在音乐上追求的审美情趣相合。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愬,字元直,有筹略,善骑射。宪宗讨吴元济,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既败,七月,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战败,又命袁滋为帅,滋亦无功。愬抗表自陈,愿于军前自效。宰相李逢吉亦以愬才可用,遂充随唐邓节度使。兵士摧败之余,气势伤沮,愬揣知其情,乃不肃部伍。或以不肃为言,愬曰:“贼方安袁尚书之宽易,吾不欲使其改备。”乃绐告三军曰:“天子知愬柔而忍耻,故令抚养尔辈。战者,非吾事也。”军众信而乐之。士卒伤痍者,愬亲自抚之。贼以尝败高、袁二帅,又以忽名位非所畏惮者,不甚增其备。

愬沉勇长算,推诚待士,故能用其卑弱之势,出贼不意。居半岁,知人可用,完缉器械,乃谋袭蔡。尝获贼将丁士良,召入与语,辞气不挠,愬异之,因释其缚。士良感之,乃曰:“贼将吴秀琳总众数千,不可遽破者。士良能降秀琳。”愬从之,十二月,吴秀琳以兵三千降。愬乃以秀琳之众攻吴房县,收其外城,胜捷而归。或劝愬遂拔吴房,愬曰:“取之则合势而固其穴,不如留之以分其力。”

初,吴秀琳之降,愬单骑至栅下与之语,亲释其缚,署为衙将。秀琳感恩,期于效报,谓愬曰:“若欲破贼,须得李佑,某无能为也。”佑者,贼之骑将,有胆略,守兴桥栅,常侮易官军,去来不可备。愬召其将史用诚诫之曰:“今佑以众获麦于张柴,尔可以三百骑伏旁林中,又使摇旆于前,示将焚麦者。佑素易我军,必轻而来逐,尔以轻骑搏之,必获佑。”用诚等如其料,果擒佑而还。愬解缚而客礼之,署为散兵马使,令佩刀巡警,出入帐中,略无猜闲。愬乘间常召,屏人而语,或至夜分。愬益知贼中虚实。

时李光颜战数胜,元济悉锐卒屯洄曲以抗光颜。想知其障可乘.乃遣从事郑辨见襄度告师期。师夜起,祜以突将三千为前锋。您串中军三千.田进诚以下军殿。始发,吏请所向,恕曰:“入蔡州取是元济!”行七十里,夜半至悬瓠城,雪甚.城旁皆鹅鹜池,窟令击之,以乱军声。赋恃吴房、朗山戍,晏然无知者。祜等坎墉先登。众从之,杀九者,发关,留持柝传夜自如。黎明.雪止.想入驻元济外宅。蔡吏惊曰:“城陷矣!”元济尚不信,田进诚兵薄之。进诚火南门,元济请罪,梯而下,槛送京师。

 (《新唐书·李愬传》)

[注]①吴元济.唐宪宗时淮西节度使.长期割据蔡州(今河南浊南)。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之,不为备         易:撤换。

B.诸将索苦裙            苦:为……所苦。

C.想力不能独完裙      完:保全。

D.想知其隙可乘         隙:机会。

5.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现李翘的“筹略”的一项是(3分J

①以其军初伤夷.士气未完,乃不为斥候部伍

②贼来降.辄听其便

③见赢卒若将燔聚者,果轻出

④行七十里,夜半至悬瓠城

⑤城旁皆鹅鹜池,想令击之,以乱军声

⑥杀门者,发关,留持柝传夜自如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内窖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愬敢于担当。在前线将领讨贼无功的情况下.他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又经宰相李逢吉的举荐.担任节度使.最终灭敌立功。

B.李椒关爱部下。对那些受伤生病的,他亲自照料看护;对那些家中有年迈父母或孤儿的,他发给粟帛,允许他们回家照顾亲人。

C.李愬知人善任。他采用降将吴秀琳的建议捕获李 ;拒听杀 建议,反而厚待并重用李梧;后来李 在打蔡州时超了重要作用。

D.李悲善于用兵。当他知道吴阮济调用全部精锐部队抵抗李光颜时,就冒着大雪,连夜奔袭,一举攻下蔡州,吴元济只得请罪投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则槭而送之朝,表言必杀 ,无与共诛蔡者。

(2)想刊其令.一切抚之,故谍者反效以情,想益悉贼虚实。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

刘庭信

丝丝扬柳风,点点梨花雨。雨随花瓣落,风连柳条疏。春事成虚.无奈喜归去。春归何太速?

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

[注解]①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②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的景物。

8.本曲题目为“春日送别”.曲中是如何表现别春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9.请赏析“丝丝檑柳风.点点梨花雨”中“丝丝叫点点”两词的表达效果。l 5分)

(三)名篇名甸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旬中的空缺部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                     。    (屈原《离骚》)

(2)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3)人恒过然后能改,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孤袭不暖锦衾薄。    (岑参《白雪歌进武判官归京》)

(5)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苟子《劝学》)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男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一(4)题。95分) 

迟来的偿还

周海亮

  多年前的一个冬天,他流浪到一个村子。

  醒来他发现自己躺在一铺陌生的土炕上。有一双粗糙的手捧着一碗热汤,有一双关却的眼睛在看着他。他知道自己得救了,他还知道是前面的这个男人将他救活。

  他在恩人家住了一个多月。他告诉恩人自己是生意人,去山里收购山货,却在县火车站被骗光了钱。他迷迷糊糊走进深山,又迷了路。说这些时他的身上盖着恩人家里最好的一床被子,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

  离开的时候恩人塞给他800块钱。“是借给他的路费。”恩人说如果有剩余,当成你的本钱。不过你要还我,我家里也很困难。”他收下恩人的钱说:“等我翻过身,一定坐火车来看你,一定亲手把钱还给你。”想了想有补了一句:两年内不管混成怎样,我都会回来。”

  他回到城市不再收购山货,而是做起了别的生意。他拼死拼活。只为早点还上欠别人的2万块,早点还上欠救命恩人的8百块,并且早点见到他的救命恩人。终于在第二年,他的生意进入良心循环,他赚了很大一笔钱。可是他认为自己并不成功。与生意场上的伙伴比起来,他还差的太远。他想把生意做大些再去吧。把生意做大些,救命恩人会更高兴的。那时他不是还给恩人800块钱,而是8千块,8万块。他认为这是应该的------恩人不但救了他命,还给了他东山再起的本钱。

  他又打拼了三年。三年后他开起了自己的公司。他在各个城市间穿梭,忙的不可开交。他经常会想起山村里的救命恩人,可是,身为总经理的他,几乎没有一天属于自己的时间。他想在等一等吧。总有一天他会带一大笔钱去看望恩人的。

  终于有一天他决定去那个山村。他算了一下坐飞机到市里,从市里转车去县里,再从县里转车去村里,也不过两天的时间。两天完全可以做完的事情,他却整整拖了十年!可是他并没有找到恩人。村子还在,恩人的草房还在,只是已经不见了恩人。他的房子被另外的村里人买走了,那个村里的人说,他离开了村子,至少有七八年了。

  “七八年了?他去哪了?”

  “去县城了。他儿子考上大学那年,他就去了县城。如果还留在村里靠那几亩地,他的儿子只能辍学。听说一开始他在县城里捡垃圾,后来有在建筑工地打小工,日子过的很苦。”

  他后悔莫及。七八年前,虽然事业刚刚起步,可是他已经攒下一笔钱。假如那时能来一趟,还了那800块钱,说不定还可帮恩人一把。假如恩人多了这800块钱,也许他不会去、县城捡垃圾吧?

  村里人只给他一个模糊的地址。拿着地址,乘坐当天的公共汽车,他去了那个团塞的县城。他在县城里呆了三天,才找到那个地址可是恩人仍然不在那里。

  “他身体还好吗?”他小心翼翼的问。

  “很不好。”邻居叹一口气说,“他以前就有病,这几年在外面捡垃圾,打小工,起早贪黑,饥一顿饱一顿,病就更严重了。我记得他儿子接他哪天,是把他背上汽车的。”

  “你是说他已经走不动了吗?”

  “是的,走不动了。没办法啊,他儿子那年刚刚大学毕业,那有钱替他治病?其实需要的钱也不多,听说那时侯花三四万就能把他的病治好,可是去那弄三四万块钱?还听说他和儿子在省城过的也并不轻松,似乎这几年他上午病又重了。”

  当着那个人的面,他流下了眼泪。五年前,他已经有还几个三四万,他也很愿意那出很多个三四万块为恩人治病,可是他总是把见恩人的时间一拖再拖。是的,他忙,他很忙他总以为自己有好多时间来偿还恩人。

  其实,当一个人有意将一件事情无休止的拖下去,那么,他肯定会寻找出一个恰当的将自己说服的借口。假如那时侯能来看看恩人并帮助他一点点钱,说不定他的病早已经好了。“一定要找到恩人!”他下定了决心,哪怕生意再忙,也要找到他。拿着一个更模糊的地址,他去了省城。

  是打出租车去的,他一刻都不敢耽误。可是在省城里寻找一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他在省城住了半个多月,才有了恩人的消息。那是一座平房,那平房处在城市的边缘,那也是省城最后的平房。

  他走进那个贫穷的家。他没有看见恩人,可是他看见了恩人的妻子,恩人的妻子正在往一件毛线衣上钉着纽扣。她的旁边放着很多这样的毛线衣和很多这样的纽扣。他在为某个外贸成衣厂做着外活,那活很辛苦,而且收入很低。

  “他在医院里。今天儿子在照顾他。他的病很重,医生说治不好了。”她红了眼圈,“如果一年前有十万块,也许……'

  她低下头,泪水恣意流淌。他陪她一起流泪,一年前他在干什么呢?不管他在干什么,总之他没有来看恩人,他轻轻地安慰她,然后要求带自己去医院看恩人。他说:“我愿意出钱帮他治病,出多少都行,因为他是我的救命恩人。”

  一进病房,恩人就认出了他,恩人的脸刹那间绽开了笑容。恩人向他打招呼,示意他坐到床边。恩人说:“知道你会来。”然后他把头扭向身边的儿子,对儿子:“我说的没错吧?”我说过,总有一天他会来找我。”

  恩人再一次笑了。他说不用了,医生说治不好。“你能够来,我已经很高兴了。因为你的出现,几天以后,我想我可以微笑着离开。”

(《小小说选刊》2008年24期。有删改)

(l)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J

A.“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的细节,说明“他”对恩人十分感激。产生了干一番大事业来报恩的决心,也预示了后文寻找恩人的情节。

B.“两天完全可以做完的事情,他竟然整整拖了十年”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小|兑主人公因为自己丁作太忙而无法前往报恩的悔恨之情。

C.小说以大量篇幅交待主人公从山村到县城再到省城寻找恩人的情节,突出了恩人境遇之艰难,也暗示了报恩之晚,照应了小说题目。

D.作品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很多,如“七八年”“呆了三天”“五年前”“半个多月”“一年前”等.其目的在于暗示“他”偿还之晚、报恩之迟。

E.“那是一片平房,那平房处在城市的边缘”的描写,照应了前文恩人被接走的情节,暗示了他们生活艰难,对恩人形象起了衬托作用。

   (2)文中有许多照应题目的文字.试从“他”一处,并加以分析。(6分)

   (3)小说中“他”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2006年1月9日,91岁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院士叶笃正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斐”。面对前来祝贺的同事和学生,这住与中国第一份气象记录同龄的老人淡然地说:“获得这个奖,只是我们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我愿意和大家一起继续演下去。”1916年,叶笃正降生于天津一个前清道台家中,14岁考入南开中学,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

1916年,叶茑正降生于天津一个前清道台家中,14岁考入南开中学,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两年后,黠.识了学长钱三强。在这位目后影响中国的桂物理学家的劝说下,呻茑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选择了时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1945年.叶茑正前往美国.师从世界著名气象和海洋学学罗斯贝。

硕士、博士都师从叶茑正的黄刚说:“叶老最受益的就是罗斯贝的治学精神。在中国。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但是在国外.学生经常会打断老师,提出问题。罗斯贝重视事实,一切都从事实出发.他总是朝前看。视野很闰,不是就事论事采讨论一个具体的问题。”这种治学方式后来也延续到了叶茑正身上。叶茑正认为自然科学要以事实服人,他最不能接受“似乎、好像、大概”选样的字眼,如果有谁的论文中出现类似推论。都会被立刻划掉。

1949年-叶茑正结束在美国的学业,他的博士论文引起了美国气象界的关注.并借此获得了一份年薪4300蔓元的工作,而当时,美国一个大学教授也只有5000美元。但是叶笃正选择了离开.他对导师罗斯贝说:“我觉得新中国是有希望的.我想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事。”1950年l0月.在新中国正欢度第一个国庆日时.叶茑正与妻子登上轮船.辗转回到了中国。

回国后的叶茑正.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主任,在西直门内北魏胡同一座磕旧的房子里开始了中国的气象研究。整个气象室113多个人,没有一张像样的天气图。叶笃正曾向弟子们描述当时的工作状况:“没有图,我们自己画,第一张图画出来。是五百毫巳地面图,相当于五套里左右高度的天气图,实验室所有的人专门做了庆贺。”在当时。天气图在国外是最普通的配件.做研究做预报都要用.可中国没有。他的很多学生都记得叶茑正指着挂在墙上的巨幅天气图所说的话,“中国的天气预报要在物理、教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令后,天有不测风云的时代该在中国结束了。”

1984年,几位差国气象学家专程来到中国,寻求叶笃正的支持。这一次合砟的成果,被叶茑正认为是自己最大的贡献。当时。他已接近古稀~_g--,因开创了国内大气动力学的研竞.已是世界上著名的气象学家之一,但这一次,他又把全部的精力投八到了另一领域,成为“全球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

21105年12月。学经济的丑洁明在叶茑正门下学-‘7四年后,顺利完成博士论文。很多人都很吃惊.气象学家为什幺要招一个学经济的研究生,叶茑正的回答是“我们是互相学习”。2006年1月11日,中科院走气物理所305室,十多平方米的房问里摆了5张办公桌,叶笃正的办公桌放在最里面.桌上杂乱地堆积着两厚沓学术刊物.一十工作了10多年的老式台灯还在继续“服役”。91岁的叶茑正.每周一、三、五的早上,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所里给叶老安排了一个单独的办公室,可是叶老喜欢跟年轻人在一起.就把自己的办套桌搬到我们办会室。”黄刚说。叶茑正从不认为自己是权威。总把自己的成蜻归功于他人,他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个人离

不开群众,荣誉归于大家,要感谢舞台.因为舞台是太家培的:要感谢大家,因为单人唱不成戏.配角甚至更光彩……”

在太气物理研究所,所有的人都把叶茑正尊称为叶者,叶茑正的秘书崔桂云说.几百,卜人的所里.80%的研究人员都是叶茑正的学生。“作为晚辈。我们跟叶老在一起.从来不用担心相处问题,他不会因为你资历浅而不重视你.也不会因为你声望高而轻信你:你可以轻松地跟他开玩笑,不同意他的观点也可以直接跟他争辩,”曾经有报纸报道叶茑正任何时候身上都会带一个小本子,黄刚说:“从年轻时叶者一直如此.这样方便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和问题。他会在每次上班时跟我们分享他本子里的新想法和新信息.供我们参考、跟我们一起探讨。”在黄刚看来,老师的阅读面非常宽泛,他总是能够迅速捕捉到其他领域可以借鉴或者衔接的方法,运用到气象研究中。“他的视野起码超前20年。”

相关链接:

①在近60年的科学生涯中.叶笃正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垒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近年来.叶茑正一直从事如何利甩全球变睦的正面效应、降低负面效应的研究。2003年.他首次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同年,87岁的中科院院士叶茑正代表中国人第一次获得了国际气象界的“诺贝尔奖”——“国际气象组织奖”。

②他科研上的“朝前”和“超前”眼光,既来自于打破常规的治学精神,也来自于日积月累的学识素齐,

③叶笃正使中国气候研究走进一个涉及科学、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系统工程。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清华大学,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而选择了气象学,这是因为他接受了学长钱强的“气象学对国家更为实用”的观点。

B.叶笃正之所以能顺利完成在美国的学业.博士论文也引起气象界的关注,并在以后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都是因为有罗斯贝的影响。

C.阅读材料中三次引坩黄刚的话,第一次表现的是叶笃正的治学精神.第二次表现叶笃正心态年轻,第三次表现叶老搜集材料的习惯。

D.叶笃正说:“单人唱不成戏.配角甚至更光彩。”这话一方面表现出叶笃正的谦逊,一方面说明他认为在研究中别人的贡献是主要的。

E.本文选择典型事例.不仅介绍了叶笃正的求学经历、治学态度和学术成就.还从待人处事角度为我们展现出叶老可亲可敬的一面。

(2)作为一个气象学家.叶笃正有哪些方面的成就?请简要分析。{6分)

(3)叶笃正独特的人格魅力是他受到尊敬的重要原因.请结台材料简要分析o(6分)

(4)叶笃正之所以有很高成就.与他打破常规的治学精神有关。也与他丰厚的学识素养有关。试从其中一个方面,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与对你的启示。18分)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五、语育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旬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著名导演赵宝刚以拍摄展示新世纪年轻一代生活的《奋斗》《北京青年》等作品而闻名.拍摄青年题材的电视剧对他来说可谓驾轻就熟。

B.刘女士为解决养老保险的问题.多半年来在政府多个职能部门间奔走相告.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因而身心俱疲,陷入了无尽的烦恼之中。

C.部分豆芽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违规添加对人体有害的膨化剂,却宣称绝对是“纯天然绿色产品”.用掩耳盗铃的手段欺骗广大消费者。

D.李娜是一个细心谨慎、八面玲珑的人,每次比赛前.她都会把对手的资料收集齐全并深人分析.做好一切应战准备,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14下列各旬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对于中国足球未来改革的方向.郎效农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改革足协管理体制,改变足管中心少数领导脱离实际、闭门决策。

B.去年11月29日,中国空军查证弗识别了进人中圜防空识别区的外国军机,实现了对防空识别区内空中目标的常态化有效监控。

C.高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的初衷是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让少数考分不够但某一方面拔尖的专才能够进入高校深造。

D.省政府为减轻流通企业的税收负担,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将扩大到部分鲜活肉蛋类产品,从而调动流通企业的积极性。

15.下到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2012年3月,奥巴马政府寅布将斥资180亿美元防止五大湖遭亚洲鲤鱼入侵

②亚洲鲤鱼是指原产于亚洲的鲤鱼,也是美国人对青鱼、草鱼、鳙鱼、鲤鱼、鲢鱼等8种鱼的统称

③它们不仅繁殖迅速,也给水中其它生物种群,比如鲑鱼,带来灭顶之灾,并有向美国五大湖蔓延之势

④但随着数量的增加,亚洲鲤鱼已经危害到当地的生态环境

⑤为保护当地的生态,美国政府于2009年底开始大规模捕杀亚洲鲤鱼

⑥美国曾于70年代从中国进口这些鱼类,以改善生态

A.①②⑥③④⑤  B②⑥④③⑤①  c②④⑥③①⑤  D⑤②③④①⑥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虽说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①    ,这是因为“蒸”不仅能保持莱肴的原形、原味,烹制出的菜比较清淡,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保存食材的各种营养.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②    ,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幕不蒸”的说法。在河北、山西地区有不少菜就是多种蔬菜混合着蒸,蒸出采的菜五颜六色,让人很有食欲,也体现了饮食多样化的原则。③    ,以便能更快地蒸熟。比如将萝卜、紫甘蓝切成丝,山药南瓜切成段。蒸熟后,依个人口味,可调汁拌着食用,如加蒜泥、姜醋汁、芝麻酱等。

17.用简练的语言点评下面一则新闻。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不超过30字。(5分)

2014年1月8日.清洁工熊大姐在8楼擦玻璃时,系在腰间的钱袋子口不慎松开,袋内的6000元被大风吹散飘落。等她与工友们赶到楼下时,只找回了300元,其余已被路人捡走。打工的她抹着泪说:“我与孩子已经整整一年没见面了,就指望这点钱回家过年呢!”

此事一经媒体报道,部分捡钱的人主动将钱还回。一些爱心人士与爱心企业纷纷伸出援手。截至10日傍晚5点,熊大姐收到爱心款11万多元。这让熊大姐既感动又忐忑:“不是我的钱。我拿着心里很不踏实。”她决定将多余的钱捐给家乡的小学。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26年3月8日,粱启超先生因病住进协和医院。经检查,医生发现其右肾有一黑点,诊断为肿瘤,遂手术割除。术后发现,病变反倒在左肾。一时间,舆论哗然。而当时西医刚刚进入中国.对西医的质疑之声更是甚嚣尘上。病榻上的梁先生得知此事,在《晨报》上发表了一篇声明,写道:“右肾是否一定要剖,这是医学上的问题,我们门外汉无从判断。据当时的诊查结果,罪在右肾,断无可疑。”“我盼望社会上,不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为中国医学前途之障碍。”而事实上,这次误诊确实给他的身体带来巨大伤害,由于病情恶化,粱先生于1929年1月19日病逝,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4届高三语文质检题(二)参考答案

1 B(以偏概全,原文中说“主要是由一整块木材腹腔开剜后制作的面板与底板胶合而成”;)

2 B(理解错误,“厚重深沉”的单调是散音:左手不按弦,以右手弹弦所发出的空弦音)

3 A(范围缩小,原文是“不仅创造并完善了独特的琴器、琴曲、琴谱等,更具有了高雅的音色品质与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它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及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

4 A(易:轻视。)

5 C(④是说行军过程,而非谋略;⑥是李祐的行为而非李愬的。)

6 B(“对那些家中有年迈父母或孤儿的”所说的是投降的士兵,不是部下。)

7.(1)(李愬)就给李祐戴上刑具把他送到朝廷,上奏章说如果杀死李祐,就没有和他一起共同消灭蔡州敌人的人了。(械、表、必、无与,各1分,句意1分。)

(2)李愬更改了旧令,对于所有谍报人员都加以安抚,所以那些谍报人员反而将敌方的情况报告给李愬,李愬更加了解了叛军的虚实。(刊、一切、效、悉,各1分,句意1分。)

8.①以借景抒情手法表现。(1分)前两句写杨柳拂风、梨花带雨,后两句写梨花瓣落,柳条稀疏。春景由繁盛转衰败,隐隐透露出送别的伤感之情。(2分)

②以直抒胸臆手法表现。(1分)以“无奈春归去”点明春将离开,以“春日何太速”直写春归得快。最后的“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实指春去则莺不啼、花难开,从而表现了对春去的惋惜之情。(2分)

(共6分,意思对即可)

9.① “丝丝”指风轻,“点点”指雨柔。(2分)②“丝丝”“点点”两个叠词,把春天特有的风轻雨柔的美好韵味尽情透出,同时暗含了柳摇若风、花落如雨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妙画面。(2分)③为下面的抒情做好铺垫。(或叠词还起到了音韵和谐的效果。)(1分)

(共5分,意思对即可)

10.(1)虽九死其犹未悔        (2)潮平两岸阔 

(3)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散入珠帘湿罗幕        (5)吾尝跂而望矣

11.

(1)选C给3分,选E给2分,选A给1分。

   ( A项从细节描写角度设置,“干一番大事业来报恩的决心”的分析值得商榷,此时,“他”还没有本钱,是不是改行可能尚未决定。图谋报答的心思肯定是有的,但是否决心干一番事业则难以看出。所以给1分。B项错在“因为自己工作太忙而无法前往报恩的悔恨之情”:一、他并非无法前往;二、“悔恨”程度有点重。这时,他的心态还不到悔恨的程度。句子本身也无法表现这一意思。D项错在“呆了三天”“半个多月”,这两个时间的交代只是说“他”寻找恩人很努力,并不能说明偿还得晚。)

(2)“他”的角度:假如那时候能来看看恩人并帮助他一点点钱,说不定,他的病早已经好了。“假如”说明来得晚,“看看并帮助”照应了偿还。(2分)

邻居的角度:如果还留在村子里靠那几亩薄地,他的儿子只能辍学。这话说明“恩人”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2分)

妻子的角度:如果一年前能有十万块钱,也许……。妻子话说明偿还及时,丈夫还会有希望治愈,暗示偿还来得不及时。(2分)

(共6分,意思对即可)

(3)①知恩图报,真诚善良。他被救之后决心报恩,遵守诺言,十年以后终于做到了。

②有经营能力,勇于打拼。他是个生意人,有经商头脑。凭着恩人给他的本钱,经过数年打拼,资产达到几千万元。

③事业心强,志向远大。总想把生意做大做强,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

④对报恩一事有等靠心理。总想“带着一大笔钱去看望恩人”,忽视了两年内会回来的承诺,一拖再拖,使得偿还来迟。

(每点2分,写出三条即可。)(共6分,意思对即可)

(4)①情节结构上,照应开头。以“医生说治不好了”暗示“偿还”来得迟,以一个被救一个没有被救,形成对比,使小说结构更完整更严谨。

②人物塑造上,表现了“恩人”的性格。“笑”的细节和语言表明他人性善良心胸开阔,他没有因为“偿还”到得晚而生气,也没有因为不能治愈而唉声叹气。

③主题思想上,赞美恩人宽厚仁慈的品格,也赞许了“他”知恩图报的行为。

④最后扣题,照应题目“迟来的偿还”,突出小说主题的同时,启示我们报恩要及时。

(每点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12.

(1)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

(A项,“气象学对国家更为实用”未必是钱三强的观点。也许有这种可能,但原文没有明确交待。B项强加因果,范围扩大。“以后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与罗斯贝无必然因果联系。D项,表述不当。 “配角甚至更光彩”中的“光彩”意思是“光荣”,而不是贡献大。“更”字表现的是叶老对别人所做出的贡献的肯定和赞美。)

(2)①带领弟子画出了中国第一张五百毫巴地面图。

②开创了国内大气动力学的研究。

③第一次开辟了在中国的“全球变化”研究新领域。

④为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奠定了研究基础。

⑤首次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的概念。

⑥使中国气候研究走进一个涉及科学、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系统工程。

(每点1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①淡泊、谦虚:面对前来祝贺的同事和学生,老人淡然地说,这个奖只是大气科学研究这出大戏的序幕。

②治学严谨,实事求是。科学研究以事实服人,谁的论文中出现类似推论,都会被立刻划掉。他认为中国的天气预报要在物理、数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③爱国。放弃自己喜欢的物理专业,他选择了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他学成后交,放弃优厚待遇,选择报效祖国。

④平等待人。和年轻人相处,不会因为资历浅而不重视,也不会因为声望高而轻信。

(答对一点2分,答够3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如果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4) 观点一:叶笃正有很高成就,源于他打破常规的治学精神。

①叶笃正年近古稀,仍与美国科学家合作,投入“全球变化”的国际研究新领域,成为这个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体现了他超前的国际视野。

②身为一个气象学家,却招一个经济学研究生,“互相学习”,体现了他多学科融合的超前的学术视野。

③总是能够迅速捕捉到其他领域可以借鉴或者衔接的方法,运用到气象研究中,体现了他超前而宽阔的知识视野。

(每点2分,共6分。)

敢于打破常规的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创新精神,有这种精神,我们在自己的事业上才能像叶笃正一样有所成就。(2分。)

(共8分。意思对即可。)

观点二:叶笃正有很高成就,源于他丰厚的学识素养。

①正是因为叶笃正有丰厚的学识素养,他才能领导其他人在零的起点上发展起中国的气象事业。

②正是因为叶笃正有丰厚的学识素养,他才能吸引美国的学者寻求支持,因而他才成为“全球变化”这个国际研究新领域在中国的开山鼻祖。

③正是因为叶笃正有丰厚的学识素养,他才能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

(每点2分,共6分。)

我们都应当像叶笃正一样,严谨治学,刻苦钻石,积累起丰厚的学识素养,有各自的事业上取得成功。(2分)

(共8分。意思对即可。)

13 A(B“奔走相告”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C“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对词语的含义理解错误。D八面玲珑: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贬义词。)

14 C(A成分残缺,改变少宾语,结尾应加上“……的管理体制”;B语序不当,应为“识别并查证”;D成分残缺,“省政府”少谓语。)

15 B

16  ①“蒸”这种烹调方式更值得推崇

②所有的菜都是可以“蒸”的

③上锅蒸的蔬菜体积不要太大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7示例:

(一)路人捡走别人的钱不还,贪财忘义,丧失公德。

(二)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扶危助困,奉献爱心。

(三)捡钱的路人能主动还钱,拾金不昧,坚守良心。

(四)多余的钱捐给家乡小学,知恩图报,回馈社会。

(观点2分,语言通顺简洁3分。意思对即可。)

18、参考立意:

(1)顾全大局,不计得失;

(2)宽容,大度;

(3)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

(4)做事态度要严谨 ;

(5)要支持新生事物;


参考译文

李愬,字元直,有谋略,擅长骑马射箭。宪宗讨伐吴元济,唐、邓节度使高霞寓失败以后,用袁滋代替他做了统帅,又没有取胜。李愬主动请求一试,宰相李逢吉也认为李愬可以任用,于是任命他担任隋、唐、邓节度使。李愬因为军队刚刚受挫,士气没有全恢复,于是不安排巡逻的队伍。有人提出异议,李愬说:“叛贼刚安于袁公的宽疏,我不想让他们受到惊动而来防备我。”士兵受伤生病,他亲自照料护理。蔡州的人因为曾经打败了高霞寓等人,而且李愬的名声不是他们平素畏惧的,很轻视李愬,不加防备。李愬性情沉稳而凶猛,他以诚心对待士卒,所以能够使地位卑微、力量弱小的士兵振作起精神而使用他们。蔡州的叛军士兵来投降,李愬常任其自便,有的降兵,其父母或孩子死去而无力埋葬的,就发给粮食、布帛,打发他们回家。

当初,吴秀琳投降,向李愬建议说:“如果要打败蔡州的叛军,没有李祐就没有与你一起成功的人。”李祐,是叛军中骁勇的将领。李愬探听到李祐在郊野守护庄稼,就派遣史用诚率领三百名精壮的骑兵埋伏在旁边,让羸弱的士卒装作要放火烧庄稼和收庄稼的样子,让李祐看到,李祐果然轻率地出击,史用诚将他擒获而回。诸位将领平时为李祐所苦,请求杀死他,李愬不听。恰逢天降大雨,从五月到七月不停,军中将士认为这是上天对不杀死李祐的惩罚,将官们议论纷纷无法制止。李愬尽了力也不能独自保全李祐,就给李祐戴上刑具把他送到朝廷,上奏章说如果杀死李祐,就没有与他一起共同消灭蔡州敌人的人了。皇帝下诏书释放了李祐,把他送还给李愬。李愬让李祐佩带刀剑出入帐下,担任六院兵马使。李祐手捧诏书感激得哭泣,诸位将领才不敢再有议论,因此才确定了袭击蔡州的策略。过去规定,胆敢释放间谍的人灭族。李愬更改了旧令,对于间谍全部加以安抚,所以那些间谍反而将敌方的情况报告给李愬,李愬更加了解了叛军的虚实。

当时,李光颜出战多次获胜,吴元济把精锐部队全都派出,驻扎在洄曲来抗击光颜。李愬知道这个机会可以利用,就派遣从事郑澥去见裴度,报告军队出发的日期。军队在夜里出发,李祐率领三千突将为前锋,李愬率领三千人马为中军,田进诚率下军殿后。刚出发时,有官吏询问前进的方向,李愬说:“到蔡州捉拿吴元济!”行进了七十里,半夜时分到达悬瓠城,雪下得很大,城边都是养鹅的池塘,李愬命令赶打那些鹅,用来掩盖军队行进的声音。叛军依仗吴房、朗山的守护,安然无人发觉官军。李祐等在城墙上挖洞率先登城,士卒跟随着他们,杀死了守城门的士兵,打开城门,留下人拿着木柝像平常一样击柝报时。黎明,雪停了,李愬进驻吴元济的外宅。蔡州的官吏惊慌地说:“蔡州城失陷了!”吴元济还不相信,田进诚的军队迫近了蔡州。田进诚火烧了南城门,吴元济认罪投降,从城上顺梯而下,被关入囚车送往京城。

(C) 2006-2024 如意了 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