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 > 高中 > 高三 > 语文 > 期末 > 浙江省台州市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浙江省台州市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浙江省台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    2014.01

命题:温岭中学 台州中学

审卷:台州市第一中学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黝(yōu)黑   按(àn)揭     擘画(pò)     风尘仆仆(pú)

B. 撇(piē)开   剽(biāo)悍   当(dàng)真   封妻荫(yìn)子

C. 挫(cuō)折   胼胝(zhī)    媾(gòu)和    负隅(yú)顽抗

D. 黥(qíng)刑  锁钥(yuè)    摭(zhí)拾    损兵折(zhé)将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司马相如依然没有淡出当今人们的视野,原因在于他和卓文君的一段传奇情缘深受时人亲睐,司马相如也被今人誉为“情圣”。

B. 东君小说中沉稳作璧上观的徐三白、为五斗米折腰的顾樵、附庸风雅的唐老板父子,都不难找到广泛的生活原型。

C.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D. 卡梅伦与李克强总理共同见证了中英两国投资、金融等10个领域合作文件的签署。其中,捷豹路虎签署了在中国销售45亿英镑的和约,对此,卡梅伦在新浪微博上及时向网友报喜。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3中国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著名金融学家郭田勇与10余家金融机构共同把脉互联网金融未来。

B.你我生活的这座城市里:古老悠远的城墙遗址,宁谧幽雅的大成圣殿,古韵流淌的宽窄老街……每一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景点都是一页唾手可得的活的史书。

C.中日关系的发展并不令人乐观。如果发生意外,地区局势有可能失控,在未来的数月乃至数年中,避免中日间矛盾的升级是十分重要的。

D.他们在一封致ABC的公开信中说,这段不当内容已远远超出童言无忌和美式幽默的范畴,而主持人吉米·基梅尔和ABC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华人并不缺少幽默感,但不能容忍这种公然歧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除了鸳鸯,厚脸皮的野鸬鹚和脸黑似包公的绿翅鸭也都爱在西湖过冬,美丽的它们会否留下,取决于我们如何对待它们。

B. 城市发展论坛的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城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城镇化速度和趋势上,而对城镇化过程中公共政策的负面影响则明显被忽视。

C. 奥运游泳冠军孙杨因无证驾驶汽车被公安机关处罚后表示,他会加强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和学习,杜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也希望大家能以此为警戒并给他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

D. 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13年度“全球最具权力女性榜”显示,德国总理默克尔连续三年问鼎冠军,包括彭丽媛在内的9名中国人榜上有名。

5、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艺术的事情大都始于摹仿,终于独创。        ,        ,        ,        ,        ,艺术就得到了新的生命——不傍门户,不落窠臼,就是所谓独创了。

①从摹仿中蜕化出来

②不摹仿打不起根基

③但是不用着急

④凭真诚的态度去摹仿的,自然而然会有蜕化的一天

⑤摹仿久了就没有了自我,只好永远追随人家的脚后跟

A.②⑤③④①         B.⑤②③①④         C.⑤①④③②         D.②③⑤①④

6.仿照示例,将下列两个字加以拆拼,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它,要求有积极意义。(句式不作要求) (4分)

  示例    碑:卑微的石头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就执著地站立了一生。

   值:                                                      (2分)

   品:                                                      (2分)

7.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文字的含意。(不超过50个字)(5分)

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处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中医非戴“科学”这帽子?

    《美国首次认同中医药学为独立科学体系》这篇报道经网络转载后,又引发了对中医的新一轮争议。这篇报道也受到反中医论者的指责,原因是FDA的文件中并没有认同中医为“独立科学体系”。于是争论又回到老问题上去了——中医是科学,还是“伪科学”?

  确实,“独立科学体系”云云,不是FDA文件的原话。报道所引用的美国人那份文件的原文是:传统医学体系是“有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与对抗疗法(西方主流医学传统疗法)独立或平行发展而来”的——美国人确实没有这样说。本来中医已经被中科院院士、物理学家何祚庥戴上了“伪科学”的帽子,现在这篇报道想替中医说句好话,没想到又给了反中医论者攻击的口实。

  要“科学”,不要“科学主义”

  作为一种知识体系的现代科学,以及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源于西方,有其若干基本准则,如通过观察、假设、实验等手段进行研究的方法,可以测量、计算的数量原则,可以重复验证的机械性原则等。在“科学”的领地之外,不使用这一套科学方法获取的知识,是“非科学”的知识,比如中医。“非科学”的中医戴上“科学”这顶帽子,自然有“伪科学”的嫌疑了。

  但是,还有一个广义的“科学”。受了那么多年的“科学教育”,国人已经习惯了用“科学”来指称那些好的、有用的、合理的事物;用“不科学”来指称坏的、有害的、不合理的事情事物——“科学”在我们心目中早已取得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了我们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美国人的这份文件,在某种意义上毕竟是对中医的一种承认和肯定。如果是广义地使用了“科学”一词,并无大错;断然以“伪科学”责之,似乎忘记了“科学”一词在中国的历史语境。

  科学是个好东西,但科学也是有其边界的。在“科学”这个知识体系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的、“科学”所不能解释的知识。但是,有些人过于抬举“科学”,认为“科学”可以解释、评判一切事物,世上一切都逃不出“科学”的手掌心;如果某个事物不能被“科学”所解释,所兼容,那不是“科学”的错,而是这个事物的错,说明你不该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这就是“科学主义”;这是客气的说法,说得不客气一点,这是“科学霸权”,或“科学帝国主义”。

  振兴中医要靠谁?

  报道中提到了“中国中医科学院陈可冀院士”;这个头衔颇有某种象征意味。“中医科学院”,好像是将“中医”和“科学”这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硬拉在一起;“院士”及院士制度,也取自西方。在“科学主义者”看来,这个头衔用词很可能同样有“伪科学”的嫌疑。但是,这个名称后面,是建国以后中国人对科学的推崇,并力图将中医现代化、“科学化”的真诚努力。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西医结合”是全体医疗界的努力方向,“中西医结合”在当时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一个“热词”;也许理念不一定对头,方法很不完备、不够“科学”,但这种努力是值得尊重的,是有价值的。一百多年前,科学技术还被大清帝国鄙为“奇淫机巧”,一百年后,中国人给予科学如此崇高的地位,并努力学习之、掌握之;哪怕其中有谬误,有偏差,一个民族的历史性努力,仍然是值得尊敬的;因为中医不在现代科学的体系之内,就要将它赶尽杀绝,这种做法和逻辑本身就很不“科学”。

  当今中医的弱势地位,不是中医本身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很长时期以来对待中、西医政策导向有问题有关,其中就有受“科学主义”的影响,不顾中医自身的特点,没有平等、客观地对待中医和西医,“中西医结合”当中,更多的做法是用西医的理论和方法来“收编”中医,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西医对中医的“科学殖民”。振兴中医,还是要靠卫生部门当局者能够用恰当的“科学观”来看待中医,在恰当的理念的指导下制定出恰当的政策来。否则,中医这门古老的医学真的有可能在“伪科学”这顶帽子下面咳血而死。

(选自《钱江晚报》,有删改)

8、下面不符合判断中医是否符合“科学”的基本准则的一项是

A.可通过观察、假设、实验等手段进行研究的原则。

B.可以测量、计算的数量原则。

C.可以重复验证的机械性原则。

D.可以由权威机构认证的原则。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医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不在现代科学的体系之内,有不能被“科学”所解释、所兼容的一面。

B.本来中医在国内的科学地位就备受质疑,原本好意的《美国首次认同中医药学为独立科学体系》报道又给了反中医论者攻击的口实。

C.使用“科学”一词在某种层面上表现了对中医的一种承认和肯定,并无大错,所以不能断然以“伪科学”责之。

D. 振兴中医,需要相关部门在恰当理念的指导下制定出恰当的政策,根据中医自身的特点,平等、客观地对待中医和西医。

10.文章最后说“振兴中医,还是要靠卫生部门当局者能够用恰当的‘科学观’来看待中医”,这个“科学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探究。(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蓝墨水的上游

陈启文

    ①汨罗江,是湘江在湘北境内最大的一条支流。她有两个源头,一个源出江西修水,另一个源自湖南平江,这两股支流在平江城西合流之后,从东南向西北流到这里,就要流到洞庭湖口了。离湖口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水潭——河泊潭。我知道,我已走到了屈原投江的地方。屈原在这里写完《离骚》的最后一章,就投江了。可怜屈子,想死也死不了,投江后怎么也沉不下去。他顺着河流漂了一阵,又被水浪推回了岸边。他在这里嚎啕了一阵,仿佛突然清醒过来了,但不是清醒了怎么活,而是清醒了怎么死。这次,他在衣裤里填满了泥沙,他和这些泥沙一起沉了下去。他给这里创造了一个地名——沉沙港。

    ②早先的沉沙港,早已被土埋了。我记得这里有一个渡口,可以一直渡到河那边的屈子祠,一个人站在对岸看着这条河流,眼睛里流露出某种神圣的哀伤。那是屈原,一尊默然矗立的雕像。在老百姓那里,他不是一个诗人,而是一个好人,一个实诚人。越是好人特少的年代,他就越是被人想起。

    ③还有杜甫。杜甫也是一个好人,一个实诚人。他坐着一条船,从湘江到汨罗江,然后他好像是在这里迷路了。他一路上可遭罪了,但他不想死,可他还是死了,他是饿死的。杜甫墓,就在汨罗江上游的平江境内。这两个诗人以不同的死亡方式,把湘江的一条支流,变成了一个伟大民族诗歌的上游,——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④第一次读到余光中这句诗,我正在这条河边求学。我们那个学院,正处在平江青冲到汨罗古镇长乐之间,同我故乡的那条大河相比,那时的汨罗江,碧清碧清的,感觉比空气更清澈,更透明。她给我生命中留下了最美好的一段记忆。在恍惚如梦的追忆之中,每天黄昏我都要去那条河里游泳。那里的河滩,平缓,辽阔,河水在河中静静流淌,河床的颜色极为鲜艳,那里有各种植物,有各种动物,它们大都是水陆两栖的,属于生命中最暧昧的种群。河床上最多的植物是木蓿,一种匍匐生长的野菜,一种牲口最爱吃的野菜。埋头吃草的水牛,有鲜绿的草汁从它们的嘴边流出来。那时这里有很多的树和鸟,鸟落到了枝头,枝头上便有了歌唱。听见鸟唱,但看不见鸟。鸟躲在绿荫里。它旁边可能还有一只。我听见另一只鸟,在唱。每天黄昏,当我们赤膊走向河流时,一行行碧树,全都默不作声地披着霞光,每一片叶子轮廓分明。一泓清泉,就被这样一大片碧绿的树掩映着,水中投下斜长的树影,水于是透明,碧绿。而河流总是愈明净,愈深邃。干净的河水里,晃动着我们年轻的身影,晚霞透过繁茂的枝叶照在我们身上,那时我们的身影也是干净的。是的,我曾潜入很深的水里,那么深,也有神奇的阳光照进来,照亮了水底下的动物和植物,一条条鱼闪亮的鳞片,在最深的地方闪烁出来。还有风,神奇的风,仿佛从另一个世界刮过。我之所以对这一切感到神奇,只因为我是人,我误入了一个不属于我的世界,很快我就支持不住了,我从水底下冒了出来,而我纯粹因为好奇的短暂进入,已给那个碧清碧清的世界制造了一场不小的恐怖,那一泓清泉突然变得浑浊了,很多的鱼惊恐万状地跳起来,它们可能被我搅浑的水呛着了,想换口新鲜空气。但它们活泼跳跃的样子却是人类很欣赏的,甚至觉得是很诗意的。

    ⑤那些年我写了很多诗。

    ⑥但现在,这条河流已经毫无诗意和灵气了。河里漂满了船,但不是为屈子招魂的龙舟,也不是杜甫坐过的那一叶扁舟,那是淘金船,挖沙船。金子是好东西,现在,沙子也变成了好东西。我一路上看到的是坍塌的江岸,连绵的沙堆,倾倒在河谷里的垃圾。更有大量的矿砂、尾堆,把这条河流挤得越来越逼仄,汨罗江只剩下了半边水,半条命了。这条昔日的黄金水路,现在几乎看不到一条渡船,船已经很难走通了,连河流自己也走不通了。那如水的温柔,被日复一日地逼得严厉起来,河岸被她日夜冲刷得支离破碎,江畔的农舍,田地,正在裂开了一道道缝;河边的土路,狭窄而倾斜,也是到处布满了裂缝。这条路,正在被人类走成一条真正的绝路,你感到它随时都会断裂,塌陷,随时都会跌入更深的疯狂。

    ⑦不仅是汨罗江。我已经穿越了无数的河流,都已经很难觅见一泓清泉了。流失的不仅是水土,我感到血管里的血也在流失,——渴。渴得最厉害时,嗓子里有腥甜的味道,那其实是血的味道。血是腥甜的,只有最干渴的旅人才能感觉到。

11.作者第③段中说:“这两个诗人以不同的死亡方式,把湘江的一条支流变成了一个伟大民族诗歌的上游。”其中的“上游”该怎样理解?(2分)

                                                                                

                                                                               

12.在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13.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5分)

                                                                                

                                                                               

14.作者在第⑥段中说:“这条路,正在被人类走成一条真正的绝路。”作者为什么这样说?(4分)

                                                                               

                                                                               

15.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稼轩记  (南宋)洪迈

     郡治之北可里所,故有旷土存,三面傅城,前枕澄湖如宝带,其纵千有二百三十尺,其衡八百有三十尺,截然砥平,可庐以居,而莫识其处。天作地藏,择然后予。

    济南辛侯幼安最后至,一旦独得之,既筑室百楹,才占地什四。乃荒左偏以立圃,稻田泱泱,居然衍十弓,意他日释位得归,必躬耕于是,故凭高作屋下临之,是为“稼轩” 。田边立亭曰“植杖”,若将真秉耒耨之为者。东冈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款竹扉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室信步有亭。皆约略位置,规岁月绪成之,而主人初未之识也。绘图畀予曰: “吾甚爱吾轩,为吾记。”

    余谓侯本以中州隽人,抱忠仗义,章显闻于南邦,齐虏巧负国,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狡兔。束马衔枚,间关西走淮,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用是见深知。入登九卿,出节使二道,四立连率幕府。顷赖氏祸作,自潭薄于江西,两地惊震,谈笑扫空之。使遭事会之来,挈中原还职方氏,彼周公瑾、谢安石事业,侯固饶为之。此志未偿,顾自诡放浪林泉,从老农学稼,无乃大不可欤?

    若予者,伥伥一世间,不能为人知,乃当急须蓑笠,醉眠牛背,与荛童牧竖肩相摩,幸未黧老时及见侯展大功名,锦衣来归,竟厦屋深潭之乐。将荷笠棹舟,风乎玉溪之上,因园隶内谒曰: “是尝有力于稼轩者” 。侯当辍食迎门,同席而坐,握手一笑,拂壁间石细读之,庶不为生客。

    侯名弃疾,今以右文殿修撰再安抚江南西路云。

(本文有删节)

注解:①衍:延伸。  ②弓:一箭的射程。   ③耒耨:指农具。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郡治之北可里所        所:地方,处所

B. 若将真秉耒耨之为者    秉:手执

C. 用是见深知            用:任用

D. 章显闻于南邦          闻:闻名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而主人初未之识也            ②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B. ①缚取于五万众中              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C. ①懦士为之兴起                ②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过也

D. ①不能为人知,乃当急须蓑笠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写了“旷土”的地理形势,用“莫识其处。天作地藏,择然后予”为下文作铺垫,衬托了辛弃疾的与众不同。

B.第二段写辛弃疾的田园生活与田园建设,介绍了“稼轩”名号的由来,并且交代了写作本文的缘起。

C.第三段用生动传神的文字,追述辛弃疾慷慨擒齐虏,谈笑灭赖氏的风采,在他志向已经实现的时候,辛弃疾却归来隐居。

D.全文既充满了作者对辛弃疾的志向和才干的高度赞扬,也表明了对他壮志未酬便欲退隐的惋惜和规劝,同时也流露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东冈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款竹扉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室信步有亭

2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截然砥平,可庐以居,而莫识其处。(3分)

                                                                               

(2)将荷笠棹舟,风乎玉溪之上,因园隶内谒曰: “是尝有力于稼轩者”(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1—22题。(7分)

感愤   (宋) 王令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蜺:古同“霓”,虹的一种。玉蜺,指白虹。

21. “燕然未勒”意为                    ,范仲淹的《渔家傲》中也有“浊酒一杯家万里,                     ”之句,表达的是与王令同样的心情。(2分)

22.请分析这首诗歌的主要抒情手法。(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请,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

注解:①巾:覆盖用的丝麻织品。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用锦缎包裹。笥: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名词用作动词,用竹匣装。

23.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2分)

                                                                                 

24.在孔子和庄子的两种不同快乐方式中,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联系你的人生态度简要说一说。(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⑴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君子于其言,                     。”(《论语》)

             ,觉宇宙之无穷;              ,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

⑶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⑷冰泉冷涩弦凝绝,                 。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琵琶行》)

⑸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台湾知名文化人蒋勋在东海大学任教时,有一天,经过学校的草坪,看见阳光下一个年轻男孩穿着破牛仔裤,躺在草地上读诗。他想,有多久没有这样躺在草坪上读诗了?于是突然下决心要辞去美术系主任的职务。

(2)蒋勋:“我常常给美下一个定义:美就是回来做自己。”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3)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4)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省台州市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语文调考试题

参考答案

1、D(A、黝yǒu,擘bò,B剽piāo,C挫cuò)

2. C(A亲睐——青睐; B璧——壁;D.和约——合约)

3. B(A把脉:诊断;比喻对某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并做出分析判断。B.唾手可得,指极容易得到,此处应为“触手可及”; C.不可推卸:承担;D.乃至:甚至)

4、A(B.句式杂糅,去掉“对”或“被”;C.“杜绝”“不再”不合逻辑;D.“问鼎冠军”语意重复)

5.A(根据上下文从“摹仿”到“独创”的逻辑,②应该为第一句,并且④应该放在①之前,根据排除法,只能选A)

6、示例:值:人要站得直,才有价值;

         品:所谓“人品”,指的是要经得起众“口”的议论;

7、答:.一首好诗,一定会让人在眼前浮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或场景(1分),使人沉醉其中(1分),独自感受其中的妙处(1分),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2分)

8、D(文中无此意)

9、C(“并无大错”句遗漏了一个前提:如果是广义地使用了“科学”一词)

10、(1)中医的许多问题,不能一概用“科学”的方法来加以验证,不能用西医的理论和方法来评判中医。(1分)

   (2)要根据中医自身的特点,平等、客观地对待中医;(1分)

   (3)对待中医,要在恰当的理念的指导下制定出恰当的政策。(1分)

11、屈原是浪漫主义的代表,杜甫是现实主义的代表,这里的“上游”,既指他们艺术成就上的高度,(1分)也指二者对后世文坛的影响。(1分)(能指出他们的“艺术成就的高度”和“对后世文坛的影响”的就给分)

12、(1)作者写到自己在汨罗江畔的求学经历和汨罗江的充满生机和诗意的秀美风景,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美好感情,与现在的失去诗意与灵气的汨罗江形成对比,为揭示文章主题作了铺垫。(2分)

(2)承上启下。由河流的充满诗意引出现在环境的被破坏。(1分)

13、①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汨罗江的环境有了灵动的特点,给人以鲜活的动态感。(2分)

②绘声绘色。运用视觉、听觉感受,先写汨罗江周围的碧树鸟鸣,再写汨罗江水的清澈透明,给人一种由远及近的层次感、立体感。(2分)

③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诗意,如“鸟”、“碧树”、“霞光”、“清泉”等许多意象都充满了诗意。(答“寓情于景”也酌情给分)(1分)

14、因为(1)汨罗江的水道和河畔的土路都已经被破坏;(2)曾经承载着诗意和灵气的汨罗江不被人珍惜,其中附载的传统文化已消失殆尽;(3)不仅仅是汨罗江及其承载的文化,还有许多自然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都被破坏;(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4分)

15、表达了“我”对自然景观、美丽家园及人文景观、传统文化遭到破坏的痛惜之情,对自然资源和人文之根干涸的焦急和忧虑,意在提醒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麻木了自身的灵魂。(4分)(联系现实略,2分)

16. C(用:因)

17.D(A①连词,表转折 ②连词,表修饰 B.①介词,从②介词,到  C.①代词,指辛弃疾壮举;②助词,主谓之间取独。D副词,才)

18.C(原文中是假设有机会,辛弃疾也一定能像周瑜、谢安一样的事业,并非“已经实现”)

19. 东冈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款竹扉/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室/信步有亭(划对两个给1分,划错两个扣1分,扣完为止。)

20、(1)界限(截然)分明,土地如磨刀石一样地平坦,(1分)可以建造房屋来居住,(1分)却没有人了解这个地方(1分)。

(2) (我)将戴着斗笠,划着小船,(1分)在玉溪上吹风,(1分)(之后我)通过管园的人向内拜谒说:(1分)“这是曾经为稼轩出过力的人。”(1分)

21、功业未就    燕然未勒归无计(每格1分)

22、直抒胸臆。(1分)首联,作者说自己虽然形容枯槁,面色似冰,但胸中蓄积了一腔敢于抗争的愤激之气;颔联,抒写自己不甘虚度此生,自强不息的壮怀;颈联,从自身的才学着笔,感叹自己无人赏识;尾联的“不信吾无万古名”更是直接表达了自己建功立业的心愿。(3分)诗人感愤言志,抒发了内心的巨大抱负和强烈的报国愿望,酣畅痛快。(1分)

23.孔子:坚守仁义,安贫乐道。(1分)     庄子:保全生命,享受自由。(1分)

24.示例1:更倾向于孔子式的快乐。(1分)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富贵而在于内心是否充实是否高贵。孔子心怀仁义,安贫乐道,这是一种无法用金钱获取的快乐;而庄子追求的快乐只是一己避世隐居独善其身的快乐,缺少社会的责任感,所以,我不赞同。(2分)

示例2:更倾向于庄子式的快乐。(1分)生命与自由是人生快乐的源泉,庄子鄙弃名利富贵,因为在他看来,珍爱生命,享受生命赋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他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孔子追求的快乐只是“道不行于世”后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自命清高而已,所以我并不赞同。(2分)

(单单写“更倾向于…的快乐”,却不展开分析者不给分。)

25、(1)言之必可行也          无所苟而已矣

   (2)天高地迥              兴尽悲来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4)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

   (5)可以横绝峨眉颠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6、材料一 蒋勋看到年轻男孩在草坪上读诗,决定辞职。男孩自由闲适的读诗就是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着,就是下文所说“做自己”。

材料二“美就是回来做自己”是对上文内涵的概括。“回来”,是指从繁杂的尘世事务中摆脱出来,遵从本性;或者是说从对名利追求的忙碌中解脱出来。“做自己”,是指做合乎自己心性的事。

   立意示例:①回归自我,顺应内心。②从尘世的忙碌中解脱出来,做适合自己或自己喜欢的事。③美,就是做让自己心情舒畅的事。

   按高考改卷标准评分,基准分为44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郡城的北边大约一里的地方,原有一片空旷的土地:三面依附城墙,前边枕着澄湖像玉带一样清澈的湖水,(这个地方)长度(纵深)一千二百三十尺,宽度(横向)八百三十尺,界限分明,土地像磨刀石一样平坦,可以建屋来居住。却没有人(此前勘察住宅地基的人)没发现这个地方。天造地藏的一块好地方,要挑选合意的人以后给他。

济南的辛弃疾最后来到,有一天独自购得了这里。建筑了百来间房后,也才占了这里十分之四,于是把左边的荒地开辟为园地,栽满水稻,居然绵延十支箭的箭程之远。设想他日退职归来,一定要在这里耕作,因此在高地建屋俯瞰这里,这屋命名为“稼轩”。在田边建立亭子称“植仗”,好像真的想拿农具耕作。东边山冈,西边土山,北边田舍,南边山脚,小径穿竹林而过,路旁植满海棠。群山上有楼,树影婆娑中有屋舍,信步行走有亭子。都只预想了大概的位置,规划好一定日子后建成,然而(原来)主人最初没认识到它的好处。(他,辛弃疾)绘图给我嘱咐我说:“我喜欢我的轩,替我写一篇文章吧。”

我认为辛侯本来是中原才智杰出的人,怀抱对大宋的忠心,行侠仗义,(名声)在南宋彰显,齐地的贼寇张安国降金叛国,辛弃疾赤手空拳率领五十个骑兵将叛贼从五万人中捆绑回来,就如同抓住一只狡兔一般。(之后),命令部下束住马嘴,口中含箭,取道关西越过淮水(或:崎岖曲折向西直奔淮西),一天一夜没有吃一颗米,他的雄壮声势和英雄气概,(使)那些怯懦的人也因此振奋。圣明的天子召见他之后,再三赞叹,因此被皇帝深深欣赏,受到重用,进入朝廷登上九卿的位置,曾到两道担任提刑使和按察使,四次率军开府。不久,赖文政发动叛乱,势力从潭州逼近江西,两地为之震惊,(但)辛弃疾在谈笑之间就把叛军扫荡一空。如果遇到机会到来,让他带领中原人收复国土,那像周瑜,谢安一样的功业啊,他本来是足以建立的。(但)这个志向还没实现,反而自己隐藏足迹在山林泉石之间放浪形骸,跟着老农学习种庄稼,恐怕太不合适了吧?

像我这样的人,在这个世上茫茫然度过一辈子,不被人欣赏。才应当赶快穿着蓑衣,醉卧在牛背上,和打柴放牛的孩子混在一起。希望在我没有变老的时候,来得及看见辛幼安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穿着锦衣回来,尽享屋舍水潭的乐趣。那时,(我)就戴着斗笠,划着小船,在玉溪边吹风,(之后我)通过管园林的人向内拜谒说:“这位曾是为稼轩出过力的人。”

辛侯定会停下进餐,门口迎接,与我同席而坐,握手相视而笑,拂净石壁上的尘土细读我这篇《稼轩记》,(他)大概我不算生客吧。

辛先生名叫辛弃疾,现在以右文殿修撰的职衔,第二次担任江南西路安抚使。

(C) 2006-2024 如意了 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