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了作文网关注中国学生作文写作
热点:
您的位置:如意了 » 作文大全

初中学生作文的现状及其指导对策

2012-05-03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7-9年级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但现在初三学生作文还远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 一、作文现状 虽然我们一直在呼吁,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但始终难见成效。曾听一位评委讲,经过选拔而参加作文大赛的学生中有114的参赛者语言功底都很不错,但要选10篇一等奖作文却因构思、选材等缺少个性而显比较困难。笔者曾应邀为某校初三实验班学生的以“美”为话题的“一模”作文把脉时,除了《去延长美的射线》等少数作文外,再也难觅佳作的踪影。主要问题是: 1.主题歌颂化 由于我们对作文的要求不当,过分强调积极的思想意义,强调主题的深刻性,这种“主题先行观”必然导致如下结果:符合要求的只能是好人好事,先进事迹。若反映内心痛苦,就会被认为思想消级:批评社会某些不良现象,马上被斥责为过多反映社会的阴暗面。学校不能批评,教师不能批评,家长更不能批评。题材、思想上的禁区太多,束缚太多,怎么能让学生写出好文章来呢?学生只能去写让教师肯定的主题——社会一片光明,所以才会出现像《祖国之美》、《世间之美》这些大得不着边际而且难以下笔的题目。 2.构思公式化 因为学生生活中大量的人和事无法进入写作题材,学生的许多真情实感未能如期表达,而且初中生限于自身水平,虚构能力又不是很强,所以很多学生削足适履,胡编乱写,最终多数作文变成一个模式:开头来一段点题式的抒情议论。中间胡编一个老掉了牙的故事一自己在汽车上呕吐,美女喊:“脏死了。”丑女递来一张手纸等等。最后再来一段富有“积极意义”的无病呻吟式的“豹尾”。这种公式化的构思怎能不让人读了乏味? 因为选材并非来源于真实生活,所以有凑字数的感觉,作文经不起推敲,如一个学生的文章以“外表美”、“心灵美”、“精神美”为小标题,那么“心灵美”和“精神美”的区别究竟在何处呢? 3.语言成人化 一篇题为《冬之美》的文章结尾写道:“自古逢冬悲寂寥,我言冬日胜春朝。只要太阳一高照,冬日之美竞自抛。”可见学生是想通过改造唐代刘禹锡和裴多菲的诗,使结尾靓丽起来,但由于对原诗“昂扬向上”的精髓和“视死如归”的核心未能准确把握,结果使结尾“竟自抛”与“冬之美”相悖。不但与事无补,反而弄巧成拙了。这是由于对内容不熟悉,造成语言文字表达的成人化或不流畅现象。 二、指导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因此,我们针对以上学生作文的现状,提出如下指导对策。 1.主题多元化 庄子认为,树木不要去砍伐它,就能长得更好;人不要去限制他,让他顺着个性发挥,就能把潜能发挥出来。学生在选材上应该以歌颂光明、褒扬先进为主,但也无需一刀切,还可以针砭时弊(如《是“减负”还是“增负”》),也就是说既可以描写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如《这边风光独好》),也可以抒写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如《绿叶下的红草莓》、《草莓甜自勤劳来》等);既可以从名著中的人和事生发开去(如《师徒征婚》、《假如我是哈姆雷特王子>等),也可以就成语名言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如《学习上不可知足常乐>、《“仓廪实”未必都能“知礼节”>等)。不管是从什么角度去写,只要能够有利手推动社会的进步、鼓励人们向善、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等等,就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2.构思个性化 要想医治学生写作中千人一面、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的疾病,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构思时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要引导学生既可以用排比式的抒情议论开头,也可以用寓言故事、名人名言开头,更可以用歌词、诗句开头,当然也可以以对话或描写开头。中间最好写写真人真事,如《可怜的车棚棚长》,小作者就是从自己当车棚棚长的酸甜苦辣的亲身经历中选材,真实生动地记叙了一次打扫车棚、排自行车的全过程,尽管有“委屈的泪水,同伴的嘲笑,老师的批评”,但字里行间透露出小作者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积极向上的态度,感受真切深刻。又如还从《谎言被戳穿以后》一文中可以看到小作者的进步:无论对谁来说,说谎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但敢于承认错误,是需要勇气的。文章的精彩之处是作者怎样想办法蒙混过关的心理过程,既细腻又真切,十分耐读。获扬州市“肯德基杯”作文大赛一等奖的《特殊的照顾>是一个小作者在准确地领会了题.目中“夏天,我们感觉热,有人就说还是冬天好;但到了冬天感觉到冷时,他又说还是夏天好”的含义后,以“感觉”为话题写的一篇优秀作文,后被《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刊用,作者的构思是:家离学校近,不怕风吹日晒雨淋,得到别人的羡慕,自己反倒羡慕路远的同学可以得到班主任的特殊照顾,当自己亲身感受到路远骑车时间长,又很累时,才感到自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文章中有具体感人的细节描写和生动真切的心理刻画,得到了评委和编者的认可。当然写作文也可以虚构,不过虚构时,可不能忘了虚构的内容也应符合生活的真实,切不可胡编乱造:结尾既可以呼应开头、深化中心,也可以留下令人回味的余地。 形式上,也要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一是选好自己擅长的文体,二是选好自己拿手的形式,或题记、日记、书信式,或小标题、题证、招聘式,或审判、戏剧式。但这些形式必须服从表达内容的需要。 3.语言学生化 学生作文就要有学生腔、学生味。如“我现在上初三了,面临中考的巨大压力,我的脾气越来越暴躁了,容不得别人说我两三句……”,“虽然每次在考前都会临时抱佛脚,苦读一番,可当试卷发下来时,看着考题,我们也会抓耳挠腮,暗骂出题老师”,这才是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再如写过“包饺子”的学生不少,但作品中符合学生语言特点的并不多。请看一个学生写的《快乐星期天》中包饺子的一段: 嗬!真看不出平日解题的高手竟也是包饺子的行家里手;只见他们将饺子皮托在左手上,右手用筷子迅速挑入馅心,放下筷子,迅速蘸上几滴水,在饺子皮上抹了半周,双手一捏,一个小巧玲珑、精致可爱、白嫩嫩、粉嘟嘟的饺子就诞_生了.而且它们的形式多样:有带花边的,有月牙形的,也有簸箕形的。相比之下,我就自惭形秽了。我也先将饺子皮托在左手上,可馅心不是挑多了,就是挑少了。这样,我包的饺子要么成了小胖墩儿,要么就显得“营养不良”,难看极了!我正自懊恼,猛然发现盘子里一个饺子正咧着嘴笑呢!我赶紧拿起它来。狠劲捏了几下——结果破了,一旦下了锅,锅里就要漂满菜叶了。这可怎么办呢?我急得抓耳挠腮.挖空心思才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给它进行“植皮手术”。我拿过一张饺子皮,小心翼翼地给它穿上了一件棉袄。这样,它的肚子上的裂口便补起来了,但它就显得分外胖,在盘子里鹤立鸡群。很多人都善意地笑了起来,我也为自己的“杰作”忍俊不禁。 这段生动的描写就突出了星期天集体包饺子的“快乐”,学生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当然,学生作文中有些话因认识有限,表达上会犯一些意识方面的错误。如:“走在校园里,说不准哆哪儿会有脏话进入你的耳朵,你不要总以为只有男生会说脏话,调头看看,没准就是一个女生,因为现在女生说脏话也很正常,听多了也就不足为奇了。”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可引导学生带着批判的态度去写,而绝不能是赞赏的观点。 当然中考作文的试题和评价标准是初中作文指导的指挥棒,这就首先需要命题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所命之题要有利于挖掘学生的生活储备,方便其写出真情实感;有利于张扬学生的写作个性,方便其写出独特体验;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方便其写出创新作文。其次要求阅卷教师有新的评价理念,科学地掌握评分标准,要能砸碎禁锢的枷锁,不能名为鼓励写真情实感,实际却人为地设置诸多限制。学生可以带着批判的眼光去写,写教师受贿后对学生间的事处理不公,写教师无端地批评扣除班级常规分的学生,写学校重文化成绩而轻思想表现等等不良现象。学生还可以写成长中的困惑,少年特有的情思等等,只要是真情实感,就应该给予适度的肯定。满分作文要占一定的比例,以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长此以往,创新作文之花一定能在校园绽放。

浏览: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