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 > 高中 > 高三 > 语文 > 福建省漳州市七校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福建省漳州市七校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福建省漳州市七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五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命题人:程溪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2)淇水汤汤, ____________。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氓》)

(3) 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____________,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离 骚》)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6)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修顿首白,先辈吴君足下。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然读《易》者如无《春秋》,读《书》者如无《诗》,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发而读之                   发:启封,打开。

B.及少定而视焉                 少:稍微。

C.然而惠然见临                 见:看见。

D.难工而可喜                  工:精巧。

3.全都表现了欧阳修关于“为文之道”深刻观点的一组是  (  )(3分)

①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 ②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 ③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④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 ⑤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⑥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

A.①⑤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4.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

B.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文采。

C.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

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3分)

译文: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溪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簪组:古 代官吏的服饰。

(1)诗中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请简要概括。(2分)

(2)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瑞珏知道了觉新和梅过去的关系以及觉新为什么特别喜欢梅花的原因,她主动找梅交谈,梅坦率地向她倾诉了自己的遭遇和内心的痛苦,瑞珏回去后内心非常痛苦,好多天不理觉新。

B.聂赫柳朵夫把《复活》转到医院里去当看护。当聂赫柳朵夫从彼得堡回来时,玛丝洛娃已经回牢房了,原因是玛丝洛娃拒绝了一位男医士的纠缠却被医师误解,聂赫柳朵夫也以为是玛丝洛娃勾引了医士而被辞退,这一误解使他痛苦万分。(《复活》)

c.克洛德死后,加西莫多失踪了,与他一起失踪的还有爱斯梅拉达的尸体。后来人们在地窖里找到了两具抱得异常紧的尸骨。(《巴黎圣母院》)

D.葛朗台让查理签署放弃继承权的声明书后,查理把金饰卖给葛朗台,送给欧也妮两颗钻石搭扣,把先母的金顶针送给葛朗台太太,送给葛朗台一副袖钮。查理允诺娶欧也妮,两人订下了永久的誓约。(《欧也妮·葛朗台》)

E.冯云卿是有名的“笑面虎”,有名的“长线放远鹞”的盘剥者,“高利贷网”布置得非常严密,恰像一只张网捕捉飞虫的蜘蛛。靠放高利贷盘剥农民起家的“笑面虎”冯云卿,为了躲避农民的反抗,带着全家搬到上海。在上海盲目投资公债市场,亏损八万多元,到了破产的境地。(《子夜》)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  (王夫人)凡有了大事,自己主张,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李纨协理。李纨是个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纵了下人,王夫人便命探春合同李纨裁处。《红楼梦》

请简述探春“裁处”了哪些府内的事务?

(2) 孔明曰:“恐魏兵袭其后也。主上若有失,当投白帝城避之。吾入川时,已伏下十万兵在鱼腹浦矣。”《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

陆逊追到“鱼腹浦”时遇见诸葛亮布下的什么阵?结果如何?请简述。

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

【注】 ①挟:倚仗。

(1)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的“交友观”的共同点。(2分)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孔子和孟子“交友观”有所不同,请作简要评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欣赏的精神自由

朱以撒

苏东坡在《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有句:“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除了反映每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有其个性之外,还有一个欣赏者审美趣味的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会有全然相同的欣赏。抱朴子说得好:“观听殊好,爱憎难同。”可是,具有独到的审美眼力却是不易的。在许多场合上,欣赏如此陈陈相因,甚至把前人的欣赏定论移过来,代替自己的赏评。如此,欣赏之前要“去蔽”则不是庸人自扰。

千百年来,一些名作历经欣赏,结论充栋宇而汗牛马,给后人形成定势,无形中成不二法门,影响和约束着不同见解的展开,以至欣赏循旧辙而无新意。其次,名流效应也给人以消极的影响。每每欣赏作品,先关注书者名姓:啊,名流所书,笔下绝对精品。有人就对我说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书法是最好的,理由是:“如果不是最好为何让他当主席?为何不让你当?”这类欣赏观的失误,在于它针对一个人的职务,而忘记了应该针对他的作品——只有面对作品才是可靠的。应当坚决粉碎这种名流观、职务观。当我们欣赏秦简、汉简时,那些寻常巷陌人家、守境戍边兵士、无名百姓留下的作品,营造了一个个美妙的空间,并不逊色于同时期名家的小篆和隶书。对欣赏者而言,寻常心态,有助于欣赏本真的韵致,摒去那些虚幻的、浮夸的表相。

狭隘的欣赏也是需要抵御的。欣赏过程形成的积弊、陋习,使欣赏受到局限,格局狭小,浮薄相扇。譬如地域审美的局限,南朝偏安江南,高谈玄理,品第风流,登山临水,流连诗酒,耳闻丝竹管弦雅乐艳歌,目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对北朝苍茫刚硬棱角毕露的书风未免不适。而北朝人在朔漠苍凉胡马嘶风中,感受够了劳作艰辛悲笳动月的粗犷浑厚,也认为南朝书风软媚轻滑。欣赏缺乏兼容的胸襟与视野,走入极端,就成了畸形欣赏、难以转捩的不健康欣赏观。如果持这种欣赏观的人同时又拥有评判权柄,则害莫大焉。“专己守残,党同门,妒道真”,这是古人早已批评过的。

只有作品对欣赏产生作用,而不是名气、职务这些附加的方面。从作品欣赏出发,不同的见解都是正常的。或者说,优秀的书法作品都是多义的,可资不同角度、层面的欣赏。晋人卫铄认为“多力丰筋者圣”,杜甫则认为“书贵瘦硬方通神”。萧衍称王羲之书“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阙”,韩愈则认为“羲之俗书趁姿媚”,都显示了不同的审美见解,也给后人营造了一个思考的空间。而那种把书法欣赏从审美范畴拖曳出来,纳入道德伦理空间,所谓“人品高,书品亦高;人品低,书品亦低”的欣赏,既简单又粗暴,更达不到欣赏真谛。

生存论的本体把审美视为人的精神生存方式之一。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欣赏者自身精神的自由。

(选自2005年7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0.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欣赏之前要“去蔽”是指事前不应接触相关的欣赏定论,以免影响自己独立的欣赏趣味。

B.让具有地域审美局限的人拥有评判权柄,对艺术欣赏来说害莫大焉。

C.所谓“作品对欣赏产生作用”是说欣赏者从作品本身出发,获得个性的审美体验。

D.要得欣赏真谛,就不应把书法纳入道德范畴,以人品论书品。

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欣赏同样的书法艺术作品产生差异”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优秀的书法作品是多义的,可资不同角度,层面欣赏。

B.对作品的欣赏长期以来形成了诸多的流派。

C.欣赏者审美趣味有差异。

D.一些名作历经欣赏,结论卷帙浩繁,已成不二法门。

12.本文提及的“精神自由”的含义是什么?(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悔 过

[美]瑞恩·金赛拉

从窗子射进来的阳光把我照醒。我起床穿好衣服,走进厨房,吃了点冷燕麦片作为早餐。过去三年来,我一直这样打发自己。该是工作的时间了。我走出家门,迈着悠闲的脚步,朝麦迪逊大街走去。此时正是一年中干我这一行最好的季节:夏天,大批游客纷纷涌入纽约。我来到城市广场。照常,广场已有很多游客,而且为数众多。“看来今天是个好日子!”我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想。就在这时,我看到一个30多岁的白人,估计他迷路了。

“太好了,”我自忖着。“该对他动手了!”我沉着自信地靠近那人。

“你好,先生!需要帮助吗?”

“是的,我想去麦迪逊旅馆,能告诉我怎么走吗?”

“哦,哦……过三个街区,右拐,靠你左边就是。”

“谢谢你。”

“不用客气。祝你快乐,先生。”

我从他身边走开,脸上不禁带着微笑,因为我的兜里装着那人的钱包。我打开钱包,发现里面有48美元,两张信用卡。几个小时我便得到4个钱包,我决定去吃午饭。此刻,我已得到几张信用卡,726美元现金和几个手工制作的意大利漆皮钱包。我决定去我喜欢去的一个名叫达文西的小餐馆吃午饭。该餐馆做的皮萨最好。但就在这时,又一个人闯入我的视线。此人身高六英尺之多,深咖啡色的肤色,只见他正在四下走动,不用问他一定是 迷路了。

我小心翼翼地接近他,就像狮子悄悄靠近猎物。

“你好,先生!我可以帮助你吗?”

“是的,你知不知道电影院怎么走?”

“哦,知道。沿着第52大道走下去,左拐,右边就是,你肯定会看到的。”

“太谢谢你了。”

“不用谢,先生。很高兴能帮助你。”

当我打开那人的钱包时,我几乎在街上跳了起来。我发现里面有300美元现金和3张信用卡。我看了看其中一张信用卡上的名字:约翰逊先生。“非常感谢你,约翰逊先生。”我自言自语地说。我来到餐馆,感觉好极了。4道意大利美餐上来之后,我情不自禁地默默为约翰逊先生敬了一杯酒。“祝他像我一样快乐不断。”我认为我今天干得不错,决定上路回家。我没有想到,将要发生的事情将永远改变我的命运。

在回家的路上,我路过一条小巷。当我走到小巷尽头时,我看到了他,看到了刚刚被我偷了钱包的约翰逊先生。一个白人小姑娘摔倒,约翰逊先生正在热心地扶她起来。可小姑娘的妈妈看到后,以为约翰逊先生图谋不轨,开始哭叫着救人。那位妈妈一边哭喊,一边用包击打约翰逊先生。约翰逊先生极力向她解释,他是在帮助扶起小姑娘。可她就是不信。几个男人听到喊叫声后,手拿球棒,从一家店里飞奔而出。三个身高五到六英尺的高大白人男子,开始朝约翰逊先生喊叫,其中一个白人还朝约翰逊先生的脸打去。接着,他们都开始用球棒击打约翰逊先生。我想厉声说:“住手!住手!不要打,他是好人!”可我不能,我只是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什么话都说 不出来。他只是在极力帮助一个小女孩啊!

就在这时,一个白人抽出一把刀来,走近约翰逊先生,举刀向他砍去。后来,三个白人丢下球棒跑了。留下约翰逊先生独自一人躺在黑暗小巷里自己的血泊中。正是这样一位好人,我却偷了他的钱包!偷一个向我寻求帮助的人是多么地不地道呀!我的良心受到谴责:是我杀害了他。当他被杀时,或许他正在找我。我对此负有责任。听到警笛声,我赶紧跑掉。我只能跑掉。我认识到我不仅偷了他的钱包,而且也偷了他的生命。我一边跑,眼泪一边往下流。上帝给了我认识自己过错的机会,可这一切都晚了。

(选自2012年第6期《读者》)

13.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 开头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 天气特征,为下文“我”趁着的机会实施偷窃并得手的情节作铺垫。

B.小说通过略写“我”偷窃的过给游客指路程以及详写每一次偷窃成功后忘乎所以的动作和极度兴奋的心理,意在表明“我”偷窃手法的高明。

C.“我认识到我不仅偷了他的钱包,而且也偷了他的生命。”写出了“我”对约翰逊先生造成的伤害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D.小说写约翰逊先生扶起跌倒的白人小姑娘,却被其母亲认为图谋不轨,既写出了种族间的歧视,也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

E.小说采用对比烘托的手法,先写“我”的偷窃行为及得手后沾沾自喜的可耻,再写“我”看到约翰逊先生被杀后悔过自新的可贵。

14.小说中“小女孩摔倒”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你怎样看待“好心的约翰逊被偷、被误会、被殴打”这一事件?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句诗出自《诗经》,其中的“苹”指的是蒿类植物。这就是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的由来。或许是巧合,在《诗经》产生近三千年后,这位叫“呦呦”的女科学家和她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发现了专门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这种药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的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她1955年进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屠呦呦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作出了贡献。

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 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舍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何古人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呢?,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改变原来的提取方法。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终于在第19l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以低沸点溶剂乙醚来提取有效成分,明显提高了青蒿防治疟疾的效果,也大大降低了其毒性。这种编号为19l的青蒿萃取液,在治疗被P.berghei疟原虫感染的小鼠和被P.cynomolgi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时,有效率达到了100%。

青蒿萃取液作用于人类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呢?为了尽快确定这一点,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勇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在当时没有关于药物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估程序的情况下,这是他们获得信心的唯一办法。在自己身上实验获得成功之后,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深入到海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2l位感染了Plasmodium vivax和P.falciparum这两种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后,发现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出奇之好,使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的病人很快退烧,血液中的疟原虫也很快消失。

屠呦呦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提取青蒿中的有效成分,确定这种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一157℃的活性成分,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抗疟疾的有效药物。屠呦呦说:“青蒿素能够在疟原虫生命周期中任何一个阶段将其杀灭。”屠呦呦研究小组最初进行临床测试的药物形式是片剂,但结果并不太理想,后来改成一种新的形式——青蒿素提纯物的胶囊,由此开辟了发明一种抗疟疾新药的道路。1973年,屠呦呦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但当时她却不知道自己合成出来的这种化学物质以后被证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好得多。

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约瑟夫·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而屠呦呦作为一位植物化学家,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却有幸同时通过这两种途径发现了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开创了人类抗疟之路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得被看做诺贝尔奖“风向标”、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大奖——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的世界级大奖。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屠呦呦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为获奖感到自豪。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错误的两项是(    )(5分)

A.“氯喹”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

B.《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给了屠呦呦启发,使她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 ,于是她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

C.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为了得到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信心,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不仅表现了他们献身医学事业的决心,也反映出当时我国医学研究的条件之差。

D.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将在青蒿中提取的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后经进一步提纯研制出一种强抗疟药物“双氢青蒿素”。

E.文章以《诗经》开篇,以描写青蒿作结,不仅增强了传记的文学色彩和可读性,而且也暗示了屠呦呦的思想品质。

14.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分点概括。(4分)

15.从屠呦呦的“抗疟”之路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馥郁、熨帖、繁文缛节、① 暴(tiǎn)天物、纵横捭阖……这些“耳熟能详”的词,如果让你听写,你能写出来几个?是不是用电脑、手机时间长了,你也曾遇到“提笔忘字”的尴尬? 10月18日,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落幕。②这档本着“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宗旨的节目,播出时间夹在各类选秀和真人秀节目之间,却以简单的节目形式、普通的参加者赢得了高收视率,并引发了各界的关注和热议。(央视网)

(1)请根据拼音写出①处的词语          (1分)

(2)找出文段中使用有错的标点并修改。(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② 句中有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1分) 

修改:

17.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入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中华民族也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唐代刘禹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青灯有味似儿时”,是南宋陆放翁对儿时读书情景的追念。至于流传千古的“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典故,“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苦读,那种对书的迷恋则让人心生敬畏。

A.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B.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C.两三竿竹见君子,十万卷书思古人     

D.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最近,在一堂大学语文应用写作的公共课上,彭书雄教授随机让5名学生口述请假条,竟没有1人能准确回答。请假条的标题写在哪?有的说居左,有的说居中。请假条要陈述请假理由,有的学生直接跳过。落款写在正文下方的哪个位置,学生说法不一。彭书雄说,这些都属于基础的语文知识,但一些大学生却没有掌握。

“我在批改大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作文时,发现很多存在语法错误和错别字。”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研二学生黄松鹤说,中文专业学生尚且如此,真让人担忧。

《百家讲坛》特约主讲、武汉大学李敬一教授也表示,即便是博士生,有时候也会在论文中出现标点错误和错字。

对于上述现象,你有何看法?请简述理由。(150字左右)

答:

五、写作(7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小和尚跟着老和尚出来化缘,满心不情愿,看见几尾逆水而游的鱼,变借题发挥:“这些鱼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可它们正在享受快乐呢!”老和尚说,顺手一指河面上的落叶,“你看见那片黄叶了吗?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享受这种随波逐流的安逸和舒适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漳州四地七校2014届第一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 答案(1)别有幽愁暗恨生 (2)渐车帷裳 (3) 乱花渐欲迷人眼             

(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5)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6)无案牍之劳形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答案 C解析 C项,见:我,指自己。

3.答案 B解析 ①不是关于“为文之道”的观点,而是阐述学者到达“道”的境地的人很少这一情况。④从文中看,应是吴充来信的话,是吴充的观点。⑥是欧阳修自谦的话,说自己还未能学到“道”,但对求道不会自我满足,停滞不前。  

4.答案 C解析 C项,文中说“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所以“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错误。

5.答案 (1)世上想借助(别人的)赞誉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凭借(别人的)力量然后来求得进升的人,从我这里能获取什么呢?

(2)后世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人,只是看到前世的文章流传了下来,认为要学的只是文章罢了,因此越是努力越是勤奋却越达不到(道的境界)。

6.(1)诗中描写了自己的隐居生活,闲散、自然、安逸、宁静。(2分)

(2)诗人在长期被仕途所累之后有了亲近自然、隐居田园的机会,于是在首联用一个 “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2分)但全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隐含贬居时的抑郁之气。诗中“幸”是含着痛苦的笑;“闲依”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偶似”说明并不真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可见生活的孤独。(2分)

7. A c解析 A项,瑞珏主动找梅交谈,表示对他们两个当初感情的理解,梅为她的大度与善良感动,坦率地向她倾诉了自己的遭遇和内心的痛苦,两个女人成了亲如手足的姐妹。 c项,爱斯梅拉达的尸体原本就存放在蒙特佛贡的地窖里,没有失踪。

8.(5分)(1)探春的亲娘舅死了,她按制度行事赏银二十两,母女大闹一场(1分)。探春废除不必要的开支,取消宝玉等人上学的点心、纸、笔的费用和每个姑娘每月的头油脂粉费(2分),并委派园中婆子.媳妇分别承包各项事物,得到了大家的拥护(2分)。

(2) 遇见了“八阵图” (1分)。陆逊追袭刘备到了鱼腹浦,见前方杀气冲天,便怀疑有埋伏。打听之后才知道,诸葛亮入川时曾于此堆石列阵。陆逊轻敌,误从“死门”进入石阵,却陷于阵中出不来(2分)。后来,陆逊等人在黄承彦的指引下,才逃出石阵,并从黄承彦口中知道,诸葛亮早已预知会有东吴大将迷于阵中(2分)。

9.(1)要结交益友。(或:交友重品德)

(2)孔子认为交友要结交正直、诚信、博学的朋友,就有益;而结交谄媚、伪善、夸夸其谈的朋友则有害,这是侧重交友时对朋友品性的要求,可以在择友时更谨慎,交到益友。孟子认为交朋友,一定要平等,不能依仗自身的优越条件,这是侧重交友时对自我的要求,也有助于交到更多益友。

【参考译文】

孔子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与朋友相交,不依仗自己的年纪大,不依仗自己的地位高,也不依仗自己兄弟的高贵。交朋友,是因为朋友的德行好才去交他,心中不能存有任何有所依仗的思想。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0. A( A项反对“陈陈相因,甚至把前人的欣赏定论移过来,代替自己的赏评”,不等于“不应接触相关的欣赏定论”)

11.D(D项说的“欣赏循旧辙而无新意”的原因。)

12. ①对自身的审美趣味、审美眼力有自信。(不受前人定论、狭隘欣赏观束缚。)②欣赏活动只从审美对象出发(或:欣赏活动只针对审美对象)。(不受名流效应、作者职务、非审美因素的干预。)(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3. BC解析 B项,“意在表明……”错,这是为了表明其深陷贼道,以盗取他人钱财为快乐,为后文的悔过之切作铺垫。C项,“我”对约翰逊先生造成的伤害还有更重要的——使他陷入生命危机。

14. ①突出约翰逊的热心,说明约翰逊是一个好心人。②把约翰逊的善良与之前“我”偷窃其钱包行为的可耻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我”偷窃行为的可耻。③是约翰逊命运转折的契机,他因此而被杀,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我”的悔过提供契机并作铺垫。(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给4分)

15.无论是约翰逊被盗钱包还是被人殴打,小说所要提示的是更为深层的社会现实问题:

①信任危机或行善的危机。约翰逊向他人寻求帮助,他人却利用了这一信任而使约翰逊遭受了致命的伤害

②现实社会中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过度戒备和防范 。

③ 人们对责任的逃避,明哲保身。(每一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13A. D. (5分)(A. 说“氯喹”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于文无据。D. “双氢青蒿素”不是从天然青蒿素中提纯而来,而是人工合成药物。)

14.①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②勤勉尽责、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③朴实无华、吃苦耐劳的务实态度。(4分。答出两点即给4分)

15.示例:成功需要坚持不懈、团结合作、继承发展。①在“抗疟”这漫长的攻关岁月中,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无怨无悔,锲而不舍。经过190多次失败,才提取出青蒿素,这表明要想成功,需要经得住挫折和失败,要不惧艰难,坚持不懈,刻苦努力。②在“抗疟”之路上,屠呦呦并不是孤军奋战,这漫长浩大的工程是“523”团队以及无数科研人员团结合作完成的。这表明现代科学研究需要团队精神、合作意识。③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并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证明了中医中药是个巨大的医药宝库,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医研究,可以取得成功,造福于人类。(观点2分,每一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1)暴天物(1分)

(2)“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改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3)句式杂糅,可将“本着”改为“以”。(1分)

17.答案 B解析 解答此题,要根据“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的意思来选择诗句。A项突出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C项突出读书而思古人;D项说读书的作用。三项均不恰当。

18. (示例)大学生中文素养堪忧是功利化社会风气带来的隐患。首先,大学生中文素养不高源于中小学重理轻文倾向,中文素养普遍淡漠;其次,大学生中文素养不高也源于信息化时代对多媒体的过分依赖,缺少了阅读、书写等传统学习途径;因此,大学生除了不断自勉外,社会与学校积极倡导中文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

五、写作(70分【参考立意】快乐的含义是行动;不要随波逐流;要勇于逆流而上;在奋斗中享受快乐等。

【参考译文】我恭敬地告白吴秀才,前(些时日)有辱(您)寄来书信及大作三篇,打开读后感到浩浩然像有千言万言之多,等到我稍微定下神来仔细一看,才几百字啊。如果不是文辞丰厚,文意雄伟,浩然盛大势不可挡,怎么能达到这种地步呢!然而还有自己感到无所适从,担心没人开导以求更进一步的内容,这是好学自谦的话啊!

我的才能不足为当时所用,官职不足荣耀于世,我(对人)的批评和赞誉也无足轻重,气势力量也不足以打动人。世上要想凭借(别人的)赞誉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凭借(别人的)力量然后来求得进升的,能从我这里取得什么呢?您学问精深,文章雄健,都施用于当今,这些又不需借助我的声誉而被看重,借助我的力量而被提升的。然而您却给我恩惠来问我,好像有求于我,难道不是您急于谋求为文之道,以至没有时间选择人而向我询问吗?

大凡求学的人,未尝不是为了探求道理,但是能到达这一境界的人很少。不是道离人很远,而是求学的人(过于)沉湎其中,因为文章的语言难以精细工巧而可喜,却容易(使作者)喜悦而自我满足,世上的求学者,往往沉湎于这种情况之中,(文章)一有精细工巧之处,就说:“我的学问足够了。”甚至抛弃一切事务,不关心任何世事,说:“我是文士,做文章才是我的职业。”这就是到达道的境地的人很少的原因啊!

从前孔子老年时回归鲁国,他编纂“六经”,只用了很短的几年时间。为什么他花费时间短,却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呢?圣人的文章,虽然是(一般人)不能赶得上的,然而大概说来,道理懂得很多的人,他的文章自然不难达到好的水平。所以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匆忙奔走,没有空闲著书,荀子据说也是到了晚年才有时间著述文章。像扬雄、范仲淹,他们只是勉强模仿圣人的语言形式,这就是道理懂得不够多却勉强要写作的文人!后世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人,只是看到前世的文章流传了下来,就以为要学的只是文章罢了,因而越是努力越是勤奋,可是越发达不到效果。这就是您所说的“整天不从书房走出来,下笔时还是不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的情形啊,这是因为道理不够充分啊。如果道理充分,(文章)就是驰骋于广大的天地,沉游在幽深的渊泉,没有到达不了的。

先辈的文章,气势浩荡盛大,可以说是很好的了。同时又有志于追求道,还自谦以为不够广大,如果这样追求不止,孟子、荀子的境地是不难达到的。我虽然学习道理但未能达到高境界,然而所幸的是我不甘于自我喜悦满足,停滞不前。因为您能够求“道”不止,又用这种精神对我的少许进步加以勉励,所以我实在是万分荣幸啊!欧阳修禀告。

(C) 2006-2024 如意了 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