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论韩信:他的人生悲剧,从拜将那一刻就已注定

论韩信:他的人生悲剧,从拜将那一刻就已注定

来源: 时间:2019-11-08

公元前206年农历五月,身处汉中之地的刘邦很郁闷。


此时的他已经五十岁,遥想着沛县老家的同龄人一个接一个地死去,甚至有的人坟头上的草已经很高了。他不怕死,从他决定离开老家的那一刻,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他是忍不下那口气——本属于他的关中不得不拱手让人。


几个月前鸿门宴上的暗流涌动依然让刘邦心有余悸。鸿门宴上的他好像一只见到猫的老鼠,不敢大声讲话,重一点的呼吸都凝聚成紧张的气氛。


当萧何向他推荐有人可以当大将军,帮他一雪前耻的时候,他终于展开笑颜,只可惜一听到这人的名字,立刻回到了郁闷的状态。


“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萧何给刘邦吃了颗定心丸,“这一次你一定要正式一点,选择良辰吉日,并且亲自参加仪式”,刘邦半信半疑的点了点头,硬着头皮等待着拜将那天的来临。


刘邦不会知道,他拜将的决定,成就了那个年轻人,也铸就了年轻人悲剧的结局。


这个年轻人就是韩信。

论韩信:他的人生悲剧,从拜将那一刻就已注定


韩信是一个没有早年经历的人,用行话说就是“不详”。但是在家乡人的只言片语中,还是能够了解到,任何人可能都会成才,唯独韩信不能。因为韩信既不务农,也不会做生意,当官更是排不上,养活自己都是问题。


从他的装束上和称呼上来看,他似乎是韩国没落贵族的后人,而他本人可能也以“士”自居。


春秋战国之季诸侯争霸,养士遂成为扩充国力的一种手段。及秦灭六国之后,大量的士人流离失所。失去供养的这群人由于失去了物质基础,而不满于现状,总想找个机会恢复原来的封建制,而后的秦末大乱给了他们这个机会。


韩信的骨子里面无疑秉承着这种“士”的传统,他寄食在南昌亭长家里,一住就是几个月,以至于引起了亭长妻子的厌恶,故意早早做饭,然后吃掉,等到真正的吃饭时间,韩信发现什么都没有了。一怒之下,韩信扬长而去。


时代的久远,造成了许多的隔阂,今人看来,韩信仿佛是无理取闹。但如果我们回到那个时候,结合韩信的身份,似乎能够明白韩信的作为。韩信把自己当做亭长的门客,平时白吃白喝,可一旦亭长遇到事情,韩信是可以为他卖命的。


失去饭票的韩信只好忍受饥饿在河边学习姜太公“渭水垂钓”,崇高的理想无法解决眼前问题。河边漂洗衣物的大娘见这个年轻人面露饥色,就将自己的食物分给他。


韩信对大娘感恩戴德,并表示有朝一日可以报答她。大娘听了很是生气: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论韩信:他的人生悲剧,从拜将那一刻就已注定


韩信终于决定离开家乡,离开这个让他受到嘲笑和侮辱的地方。临走之前,他又一次看望了自己的母亲:


那是一块既高耸又宽敞的坟地,坟地的四周足有一万家那么大。


项梁的军队在所有反秦的势力中最强,韩信投奔了他。等到项梁兵败被杀,韩信又开始跟随项羽,被任命为执戟郎中。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在争论韩信在项羽手下的时候有没有得到重用,这当然要分情况来看。


对于普通士兵而言,这个官职已经够大了。刘秀当年未发迹之时,理想也不过“仕宦当作执金吾”,何况刘秀是皇族之后,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而对于当时寂寂无名的韩信,执戟郎中已经是很大的官了。


只可惜,韩信的志向并不仅仅是做执戟郎中,否则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向项羽陈述自己的策略。多次进谏无果之后,韩信果断的投奔了刘邦。


韩信的眼光是无可挑剔的,由项羽转向刘邦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当时的天下,一共有十几个诸侯,刘邦并非是除了项羽之外实力最强的,而且还被安排到偏远的蜀地。


论韩信:他的人生悲剧,从拜将那一刻就已注定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即便是到了唐代李白的时候,与秦汉之时相比,交通上依旧没有太大的变化:峻岭连云,山深岩密,绝无通路。刘邦到了汉中,无疑是走进了死胡同。


那么韩信为什么认为刘邦可以呢?当初楚怀王派遣刘邦向西进军攻关中,而不是项羽,自然考虑到刘邦的长者风范,韩信那时候就在项羽军中,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刘邦占据关中之后,虽然一开始会有掠夺财宝的倾向,但是之后便将财宝封存起来,做给项羽看,也是做给关中百姓看;最重要的一点,刘邦带领的士兵大部分都是东方人,日夜盼望回家,乘着士卒气势旺盛便可建功立业。


韩信投奔刘邦以后,并没有自己想象地那么顺利,还险些丢了性命。虽然史书中没有记录韩信等人做了什么违法之事,但是记录了对他们的惩罚——砍头。


当年韩信在淮阴的时候,屠夫少年侮辱他,他宁愿忍受胯下之辱,也不反抗,就是因为这不是一件值得争论的事情。而那些当地人都认为他胆怯。

他真的是胆怯吗?相反,韩信不仅不胆怯,而且是有大勇的人。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随荆轲一起刺杀秦始皇的人,名字叫秦舞阳。相传秦舞阳十三岁杀人,在街市上走路人们都不敢正眼瞧他,结果一遇到秦始皇,心惊胆裂;刘秀平时看似懦弱,但是一遇到真正的生死关头,临危不惧,昆阳一战,三千兵马大破王莽十几万大军。


和韩信一起的人全部被杀,轮到韩信的时候,他面无惧色,仰视着夏侯婴说:汉王想要完全一统天下的愿望,为何要杀壮士呢?


论韩信:他的人生悲剧,从拜将那一刻就已注定


韩信这里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让自己活命,也幸亏他遇到可以听进去话的夏侯婴。夏侯婴和韩信谈论之后,就知道韩信并非是俗人。夏侯婴把韩信推荐给了刘邦,刘邦这个时候也是焦头烂额,哪有时间去搭理一个无名小卒,随便赏赐一个治粟都尉。


韩信当然不满足。他知道萧何在刘邦面前说话有分量,就主动找萧何聊天,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萧何了解到自己的才能,然后推荐给刘邦。


等了一段时间,韩信发现刘邦那边还没动静。于是又起了离开的念头,就好像当初离开项羽军队的时候一样。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报告汉王,亲自追赶他,将韩信追了回来。刘邦听说萧何跑了,顿时手足无措,在萧何的力荐之下,刘邦终于决定拜韩信为大将军。


拜大将军的日子还没到,军队里面关于拜大将军的消息早已经传开了。刘邦手下的将士们都以为自己要做大将军了,自然欢欣鼓舞。


刘邦宣布任命的消息之后,在一片不屑和惊讶声中,韩信缓缓地走向拜将台。若不是萧何,刘邦也不会这么轻易的任命韩信,而幕后运作的萧何既然导演了这场大戏,刘邦也只好继续演下去了。


韩信为刘邦谋划了夺取关中与项羽争天下的策略。但是在讨论项羽的时候,让刘邦感到很不舒服。


论韩信:他的人生悲剧,从拜将那一刻就已注定


韩信在项羽身边呆过,自然知道项羽是什么人。他总结项羽就是四个字:妇人之仁。项羽平时态度温和,手下有病都会流泪,是不是很感动?可是这些都没用呀,真正有人立下战功,该加官进爵的时候,迟迟不肯允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手下人怎么可能会心悦诚服呢!


说着也许无意,听者未必无心。韩信的这番话表面上是在说项羽,实际上讲给刘邦听,让他赏罚分明。封官进爵的决定权本在人主的手中,韩信此时已经犯了喧宾夺主的大忌。何况此时的韩信未立寸功已经开始胁迫刘邦,如果以后战功显赫了,刘邦还能容下他吗?


韩信拜将之后,意气风发。他先是建议刘邦沿着陈仓向东平定了三秦。接着整合彭城之战的残兵败将荥阳与楚军会展,阻止楚军西进。


魏王豹背信弃义,与楚军一起攻打汉军。为了防止汉军渡过黄河,魏王豹切断黄河渡口临晋关的交通要道,并派主力驻守。韩信用疑兵之计,表面上要强渡黄河,实际上早已派兵暗地里渡河,从后方偷袭了魏王豹,魏王豹想要挣扎一下,结果做了韩信的俘虏。


接着韩信相继平定了赵国、代国和燕国,即将攻打齐国之时,韩信在听说郦食其已经说服齐王归顺之后,打算停止进军。在蒯通的劝说之下,韩信发兵进攻本来已经卸下防备的齐国军队,很快就打到了齐国国都临菑。


郦食其知道自己已经有口难辩,便被齐王煮死了。韩信在这里又做错了一件事,那就是不该间接杀死郦食其。


刘邦手下虽然谋士众多,但是让他诚心尊重的却没有几个,而郦食其就是其中一个。郦食其跟随刘邦多年,深得刘邦信任,韩信的做法无异于割了刘邦的心头肉。


论韩信:他的人生悲剧,从拜将那一刻就已注定


和项羽一样,韩信也想回到封建制的社会中去,他的理想不过是当一个诸侯王。于是韩信以齐国人狡诈为由,希望能够代理齐王这一职位。


韩信的胜利与刘邦的失败形成了鲜明对比,即便是到了最后,刘邦依然不是项羽的对手。刘邦已经狼狈不堪,又遇到韩信前来讨要封地,只好屈从于韩信,并且提出了更为优厚的条件:封韩信为真齐王。


此时的天下,韩信已经成为项羽、刘邦之外的第三股势力。而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成败关键,也全系在韩信一个人的手中。蒯通多次劝韩信背叛刘邦,韩信以刘邦待自己优厚,不忍心背叛为由,拒绝了。


实际上,韩信说的理由都只是搪塞蒯通,真正的用意是韩信没有十足的把握去独立。张良、陈平、萧何等人都是不世出的人杰,能让这些人对自己不离不弃,说明刘邦的政治才能是无与伦比的。


刘邦既然将军权交给了韩信,但交给韩信的只是使用权,却没有所有权。在韩信的部队中占据着中上层军官的人,都是刘邦在老家沛县的嫡系班底。所以当韩信指挥这些人替刘邦开疆拓土的时候,这些人都会浴血奋战,一旦韩信有异志,就会马上倒戈相向,绝不会有一丝迟疑。


而且,韩信早就领教过刘邦的厉害。当初刘邦成皋之战失败以后,自称汉使人赵军营,只带着夏侯婴跑到了驻扎在修武的大军之中。此时领兵的韩信还没起床,刘邦就进入卧室,夺取了他们的印信兵符,将士兵全部归为自己调度。


除了内部的原因,外部还有彭越和英布对韩信形成夹击之势,这都是韩信已经考虑在内的。他能料到刘邦成就霸业,同样也能料到自立后的自己的下场。


垓下一战,宣告着楚汉长达五年战争的结束,同时也标志刘邦开始对异姓王下手了。


很多人不太了解,刘邦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刘邦的皇位不是自立的,而是包括韩信在内的所有诸侯联名上书要求的。汉朝初期,虽然皇帝是刘氏,可汉朝并不是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更像是一个“联邦”国家。对异性诸侯王的讨伐,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秦末逐鹿中原的余波。


韩信是所有诸侯王之中,兵不血刃就被捉住的一个。韩信后期处于被软禁的状态,每天愁容满面,早已经没有了曾经的斗志。


曾经最被人看不起的淮阴少年,已经成为了名满天下的人物,可是这种成功,真的是他想要的吗?


长乐宫之祸,他当然没有想到骗他的人是萧何,那个曾经奋不顾身将他追回来,将他送到人生顶峰的人,最终也成为了索他命的人。


吕后虽然刚毅,但绝不是那种没有刘邦命令就敢残杀刘邦手下大将的人,一切一切背后的主谋都是刘邦。


天才的陨落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而韩信却以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方式结束。


无论如何,他打下了大汉四百年江山的根基,是后人心中永恒的“兵仙”,“王侯将相”第一人。

首页学校数据培训试卷成语作文专业美术美术小升初

© 2006-2024 如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