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有这样一个学校,人才辈出,历史悠久,万人向往。
北京四中,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诗人北岛就曾经写过他在考上北京四中以后父亲另眼相待亲戚邻居全都赞许有加的情景。
当年,这所学校毫无疑问是北京乃至全国最好的中学。这里不但有游泳馆,还有天文台,还有那令人永远难忘,让每个同学身上和心底都洒满阳光的独一无二的六边形教室。除了这些硬件,当年四中的应试成绩,更是好到令人发指。
北京四中
不是京城资历最老的学校
一中、二中和三中都比四中办得早
但前三所学校是贵族学校
只有四中是京城第一所平民中学
它的历史要追溯到1907年
那时它还叫“顺天中学堂”。
悠久的历史底蕴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东路中学堂(通州)、南路中学堂(大兴黄村)、西路中学堂(卢沟桥)和北路初级师范学堂(昌平沙河)相继创办。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六月,顺天府在今西什库天财库旧址(今称后库)筹设顺天中学堂。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顺天中学堂正式创校,顺天四路学堂42名学生入学肄业,称为甲班。
顺天中学堂虽然是平民学校
但走的是精英路线
学生使用的教材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原版教材
另外还开设体操课和日语、法语课
从这个学校出来的学生水平都非常高
北京四中复建的老校门
新的“顺天中学堂”开设国文、算数、历史、英文、国画等课程
首批学生有42名,学制四年
1908年(宣统元年)正月,学堂添招乙班(英文班)。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顺天中学堂由京师学务局管辖,下设教务学监和斋务学监。
1912年9月29日,更改校名,并定该日为校庆日,并一直延续下来。
新顺天中学堂更名为京师公立第四中学校
第一任校长是王道元
王道元
王校长倡导永无止境的学习
而学习又是以致用为目的
应“大效于世”,而不是“自放于俗”
这些训诫被学生延续下来并刻在石头上
放置在教学楼前的草坪里
“大效于世”的情怀
1913年(中华民国二年),学校在原有英文班的基础上,开设德文班。
1926年,高中设德文班、法文班,并分文科、理科。
1937年,北平沦陷,在日军统治下,学校实行奴化教育,日本教官进驻学校,同时增设日语课程。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接管。
1948年底至1949年初,国民党军队占领校园,学校被迫停课,校舍成为为兵营,操场成为炮兵阵地。
1949年3月15日,北京市军管会委派李复生来校接管。
名人、成功人士培养基地
这个地方不光有悠久的历史底蕴,更有让人仰望的众多名人、成功人士在此成才,看其名单,定叹为观止↓↓↓
比如北岛、陈凯歌、高晓松
又比如已过世的李敖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
即北京四中的学生!
2005年9月22日,李敖录制《鲁豫有约》
如果把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一一列出来
四中校友的这份名单一定很长
但学校对此很少宣传
百余年来,四中延续着“大效于世”的传统
四中的老师说他们是要培养合格的人
用道德、善良和人格影响未来的社会
中、外学生联合出演的舞蹈,艺惊四座!
校合唱团欧洲合影!
特别的社团招生!
校服设计美美哒,羡慕吗?!
王菲女儿就读于此!
中国最高学府的主要生源地!
北京四中位置图
四中曾是北京市硬件条件最好的学校之一
除了教学楼
操场外还有游泳馆、天文台
除了自由的传统、优秀的生源外
四中最可称道之处就是学校的老师
现在,四中校园里有三座老塑像:
刘景昆、张子锷和韩茂富
北岛在《北京四中》一文称
当年全北京的中学只有四位特级教师
四中就占了两位
化学老师刘景昆和物理老师张子谔
都是国宝级人物
刘景昆(右)与张子锷
20年前的北京四中有多牛?
95年高考,四中300名毕业生中
有160余人被清华北大录取
比当年整个海淀区还要多……
虽然现在的四中辉煌已经减去一半
不再是北京硬件条件最好的中学
也不再是清华北大升学率最高的中学
但是提起四中每个人都肃然起敬!